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剌慧荣

大同泰瑞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山西大同037000

摘要

高支模技术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施工难度也更大,因此,施工过程中各项环节有着更为严格的把控,高支模在空间跨度和自动上都较大,对稳定系数要求较高,如发生安全事故别,会产生重大影响,国家也更加重视质量和施工技术的研究,施工企业必须要明确此类技术的使用标准,提升应用力度和范围,把控质量和技术的关键所在,严格控制各类施工环节,发挥高支模技术的优势,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

房建土建工程;高支模;技术

正文


引言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建筑项目建设水平亟须提高。高支模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然而,由于我国各领域的建设技术起步较晚,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深入研究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特点

在采用高支模技术时,必须在一定的限度内对支撑的模板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采用高支模技术可以使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在高支模的施工中,支承系统与模板是其关键所在。高支模的施工技术通常表现出如下特征。(1)高支模施工工程是一种高空作业,风险很大,对工程技术和管理的要求也很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在此期间,主管部门要对各工序进行严格的检查,在验收合格后,方能安排工人进行正式的工程建设。(2)在房建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存在诸多的安全风险,若不能有效地进行安全监管,将会导致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在高支模的操作中,要对模板的性能进行严格的监控,只有满足达到要求之后,方能使其得到更好的运用。在进行高支模技术的施工时,必须对模板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并在工程实施期间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以保证在工程建设中安全、可靠地运用高支模技术,为我国建筑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

2.1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做好充分准备的工作。在施工准备阶段首先进行测量放线,清理干净施工场地,采用经纬仪精准测量、定位项目的中轴、水平标高、梁等。按照定位准确标注模板,严格检验模板放样结果,为确保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效果奠定扎实的基础。然后在正式施工前准备好所有施工材料,根据房建土建工程施工要求严格管控施工材料质量,特别是混凝土质量。在混凝土进场前,先检测混凝土材料性能和质量,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2支撑体系安装

根据施工方案确定第一排支架搭设位置,依次确定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搭设位置,用墨线定位后即可在脚手架底部铺设厚度50mm的垫板,垫板可以增加脚手架底部受力面积,提高支撑体系安全性。为提高支撑系统稳定性,在第1根脚手架钢管位置间隔75cm安装可调底托,控制底托高度≤25cm。底托安装牢固后,纵、横方向错位安装脚手架钢管,钢管接头错开、逐排安装,安装好一排后马上安装水平杆和立杆,以确保支架形成牢固的整体。为保证支撑体系整体垂直度,第1层支架搭设时严格控制立杆垂直偏差,检查合格方可继续搭设水平杆,水平杆根据立杆按步搭设,通过直角扣件和立杆固定。在脚手架的同一步内的纵向水平杆四周交圈设置,用直角扣件固定在内外角部立杆,注意避免出现上、下层钢管的立杆错开固定在水平杆上。第1层支架搭设后进行搭设第2层,两层之间可直接连接,为确保支架均匀受力,上下脚手架钢管应在同一轴线上。注意,支架搭设结束后,在梁中间的底部单独搭设1排立杆,以强化梁底支撑效果[4]。支架搭设的同时搭设剪刀撑,剪刀撑搭设应从底至顶施工。剪刀撑脚手钢管搭接接长,搭接长度>0.5m,在搭接位置安装2个扣件牢固连接,剪刀撑搭接形成稳定整体。剪刀撑顶托上铺方木做分配梁,确保梁模板均匀受力。最后进行支撑体系的周边拉结,在框柱位置设连墙件,连墙件安装和脚手架搭设同时进行,周边支架搭设高度≥10m,在支架横向、纵向设置合理的拉结点,在支架高度方向上下设置≥4排拉结点,可以有效提高支架稳定性。

2.3外圈框架与梁

进行外圈框架和梁的施工时,要按照现场施工基本要求以及相关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层次上的划分,以此满足工作需求,要考虑到钢筋密度以及高度,通过自然划分,按照施工标准进行两板浇筑活动。屋顶建造要利用周边梁与柱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同时检查各个部分稳定程度,满足施工安全性要求,施工时脚手架中间和两端都要以立柱作为基础,每隔2米距离设置水平支撑地板,包括周边表面都要插入短钢筋,同时利用相关材料保证脚手架的固定。在实施时要在主梁下方纵向水平位置进行,水平杆衔接完全顶到最高层,为使后续安装能更加顺利进行,脚手架内部也要按照较高施工标准,设立密集点。施工时特别注意,以中庭周边柱子为核心,使每个柱子倾斜钢管和水平钢管都能逐步延伸到中间位置,使脚手架相互之间牢固绑定,保证施工效果。

2.4混凝土浇筑

当采用管道泵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可在梁体上设置橡胶缓冲垫,以减轻冲击和减振。框架柱浇筑、梁板钢筋绑扎完毕,可采取对称浇筑法处理梁、板等部位,使柱与支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浇筑时,施工人员应保证材料的虚铺厚度与设计指标的误差小于0.15m。同时,应按照振捣进度,按顺序浇筑,保证荷载的均匀分配,防止某部位堆载过高。混凝土浇筑期间,施工人员应坚持安全施工,并指定专人实时监测模板、支撑节点等构件的位移,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当偏差超出规范值,或支架出现下沉、结构松动、支架变形、异常声响时,应立即停止操作,进行相应调整。在施工期间,通过使用指示灯、对讲机等智能化设备,可有效加快施工进度。

2.5高支模拆除

在高支模技术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拆除技术是对安全因素影响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引起广大技术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在建筑主体框架完工后,技术工人需将高支模板拆除。为了不影响整个建筑的施工,也为了保障整个建筑的安全,在工地上进行高支模的拆卸,不仅要引起工人的重视,施工人员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技术和职业素养,这样,在不会给建筑工程带来任何的破坏的情况下,安全、快捷地拆除高支模结构。在这段时间里,高支模拆除的技术经常会被外来的因素所影响,需要技术工人们进行彻底的清理,确保建筑的整洁,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的高支模结构的拆卸工作。在高支模工程施工中,高支模结构的拆卸,必须要制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案,将场地内的垃圾处理干净,然后才能进行高水平的建筑模板结构的拆除。在拆除了所有的高支模结构之后,技术工人还要进行高支模结构的清理工作,并进行相关的数据收集,并按照事先设定的物料管理的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最后的归类和整理

结束语

高支模是一种实用性较高的施工技术,在房建土建工程中可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实现其技术优势和重要作用。在高支模施工阶段,对施工准备、支撑体系、模板体系等各环节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加强施工质量管控,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实现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建文.建筑工程高支模设计与施工技术管理[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493(01):190-192.

[2]霍永强.高支模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2,287(12):342-343+348.

[3]魏圣华.框剪结构梁板柱高支模体系设计与施工[J].砖瓦,2023,421(01):58-60+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