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问题及解决相关建议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剌慧荣

大同泰瑞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037000

摘要

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功能特性,能够有效满足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的实际要求。该文具体结合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原因,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控制措施,以期更好地为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功能的发挥提供优化策略,满足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使用需求。


关键词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问题;措施

正文


引言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房屋建筑施工效率。但是现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风险因素较多,一旦控制不当,就会导致渗透裂缝,威胁整个房屋建筑物安全。基于此,从现场技术管理视角着手,分析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技术管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问题原因分析

1.1原材料因素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应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的种类,如配合比、含泥量合适且洁净的砂、石料等,严格把控混凝土孔隙率、混凝土砂率、水灰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或者砂、石料称量不准确,搅拌过程中加水量过多或过少,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和易性较差,进而引发一系列混凝土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稳定性与施工质量。例如,混凝土蜂窝、麻面问题一般是由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料称量不准,搅拌过程中加水量不合理,进而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松散等引起的,且此类问题多见于干硬混凝土。一旦混凝土内部结构长时间裸露于外界环境之中,遭受空气与水分的侵蚀,就会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1.2施工工艺因素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因素也是导致混凝土质量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通常,普通混凝土的下料高度不应高于2m,如果超过2m,那么施工单位就需要借助串筒或溜槽来辅助下料,以避免石子、砂浆离析。此外,如果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时,施工单位就在楼面板上踩踏、堆放钢筋、安装模板等具有一定荷重的施工材料,或者在模板施工中过早地拆除模板,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混凝土楼板在强度尚未达标时因弯矩、拉应力过大而产生大幅变形,进而加速钢筋弯曲变形,增加混凝土内部破损断裂的概率。同时,在后浇的飘窗板等悬挑结构的水平构件拆模后,施工单位未按照施工要求架设临时支撑,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因施工荷载过大而产生裂缝。除此之外,在混凝土养护不到位的情况下,施工单位盲目开展抹光施工,虽然可以暂时性地让混凝土结构表面变得光滑,但也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细骨料逐渐浮出并突出于混凝土表面,甚至形成较大面积的水泥浆层。此时,一旦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速度过快,混凝土表面就会集中出现各类质量问题,该现象在夏季与冬季更为明显。

1.3结构因素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一般包括结构选型、荷载计算、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内衬设计和梁板设计等。其中,结构选型主要涉及选择浅埋式、聚箱形式,还是深埋式圆形隧道式结构。不同的结构在计算荷载时,计算方法也会有所差异,并且会对各主要构件进行强度和抗裂性的设计。如果结构选型不当,也会使后续估算的荷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在混凝土等级和钢筋设计方面更容易出现失误,这也会导致混凝土抗裂性不足,进而发生渗漏问题。

2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问题解决措施

2.1原材料选择优化

温度裂缝的出现与原材料材质有直接关系,所以施工中可以根据温度、裂缝特点进行材料优化,比如发热量较少的低热水泥在温度裂缝控制上表现十分良好。除该类水泥外,抗压能力较强的早强硅酸水泥也能够降低裂缝出现概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两类水泥使用中都会出现析水情况,可能会影响工程整体质量。所以,实际操作中可以添加减水剂、早强剂。骨料选择则以粗细两种骨料为主,其中粗料以碎石为主,细料以中砂为主。细料的使用能够有效保证混凝土密实度,增加其强度值

2.2材料配比优化配比

搅拌前,需要对水温进行记录,确保温度适宜后才可进行搅拌准备。搅拌中需要全程对搅拌温度进行监控,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4~13℃。当超过该数值时,需及时进行调整。浇筑过程中,应及时进行振捣,增加混凝土密实度。经过该处理后,混凝土的强度值和抗裂能力都会有明显的上升。另外,该种处理方式也可以有效阻止氧气进入,这也能够明显降低氧气对于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混凝土的骨料添加需要对骨料性质进行确认,部分骨料吸水性较强,混合过程中会大量吸水,这会导致混凝土的干缩,进而导致裂缝出现。针对该问题,现阶段处理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更换骨料,对骨料吸水性进行评估后,更换吸水率较低骨料,从源头上解决干缩问题;②使用水泥浆,水泥浆的使用可以有效补充被骨料所吸收的水分,进而降低干缩的发生概率,不过若混合的骨料较大,则不适用该方法。

2.3设计方面

在设计环节需要重点考虑混凝土结构,做好结构受力分析。为了避免由于结构受力方面的不利因素而造成的混凝土裂缝,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结合不同部位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充分考虑。例如,要结合地下连续墙内衬墙等结构和功能特点进行充分考虑,为其配备相应的设计方案。要避免由于结构设计不当而造成的混凝土裂缝,在设计上也要注意设置诱导缝。或者在2幅地下连续墙和结构诱导缝设计上,使其设置在一处,避免地下连续墙的沉降变化而影响结构。在墙板设计上,也要尽量减少水平筋直径,缩小水平筋间距,提高配筋率。在建筑结构应用混凝土的实际环节中,要做好结构受力分析,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前预设,及时应对和修补后续可能出现的裂缝,保障建筑结构状况良好。

2.4墙柱烂根的防治措施

首先,施工人员应将楼面柱、剪力墙柱根部的浮浆清除干净并进行凿毛处理,直至石子露出。其次,施工人员应凿出一条U形凹槽,并使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枪等工具进行冲洗。在湿润侧壁后,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式来浇筑细石混凝土。其间,施工人员应确保周边温度适宜,并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压光处理。最后,施工人员需要在混凝土养护期结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凹槽,并清除积水。为有效防治墙柱烂根等混凝土质量问题,施工人员应确保所有的竖向结构模板内部均摊铺足量的水泥砂浆,且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与同期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的配合比相一致。其间,施工人员可以使用料斗、铁锨等工具来确保混凝土下料均匀,但不可直接使用泵送装置来泵送混凝土。同时,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施工要求,确保振捣工作的密实性,切忌出现漏振、漏浆等情况。此外,模板应拼装平整,支撑、龙骨不得出现松动虚设等情况,以防止模板跑模。墙混凝土应分层浇筑,避免一次下料造成冲击力、侧压力过大,进而引起漏浆导致烂根。基础结构、立柱、墙体等部位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以尽可能降低墙柱烂根问题的发生概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数量持续增多,工程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常见的建筑施工问题之一,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会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文章在分析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期能够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潘剑峰.钢结构住宅建筑现浇混凝土楼板温度收缩裂缝分析与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21.

[2]李锺奥.基于MICP技术的混凝土裂缝修复与耐久性能提升研究[D].江苏大学,2022.

[3]马洪涛.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凝土表面裂缝检测方法[D].石家庄铁道大学,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