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防护探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富娟

大同泰瑞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山西大同037000

摘要

本论文围绕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防护展开深入探讨,分析当前施工安全防护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技术措施、管理体系等多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安全防护策略,旨在提升钢结构工程施工的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为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防护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安全防护;探讨

正文


一、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钢结构凭借其强度高、自重轻、施工周期短、造型美观等优势,在大型厂房、高层写字楼、体育场馆等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涉及高空作业、焊接作业、吊装作业等诸多危险环节,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安全风险较高。一旦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不仅会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还会导致工程进度延误、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与发展。因此,深入探讨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防护问题,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防护现状

当前,我国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防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众多施工企业逐渐意识到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开始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为施工人员发放安全帽、安全带等基本安全防护用品。部分企业还引入了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与设备,如定型化、工具化的临边防护栏杆,智能监测系统对施工安全进行实时监控等。

在政府层面,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如《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等,为施工企业开展安全防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与依据。同时,加强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责令限期整改,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施工企业对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视。

但不可忽视的是,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防护仍存在诸多不足,部分施工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护投入不足,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防护形势依然严峻。

三、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部分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存在漏洞,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安全责任制度方面,没有明确划分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导致出现安全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安全检查制度执行不严格,检查内容不全面,对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同时,安全培训制度落实不到位,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方式单一,无法满足施工人员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使得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二)安全防护技术应用不足

虽然一些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已逐渐应用于钢结构工程施工,但仍有不少项目采用传统落后的防护方式。在高空作业防护方面,部分施工现场的脚手架搭设不规范,存在架体不稳定、防护栏杆高度不足等问题;安全网的设置不符合要求,不能有效防止人员和物体坠落。焊接作业中,焊接设备缺乏有效的接地保护,防火措施不到位,容易引发触电和火灾事故。吊装作业时,吊具和索具的检查和维护不及时,存在老化、磨损等安全隐患,增加了吊装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钢结构工程施工人员大多为农民工,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安全培训的机会较少,安全意识淡薄,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的现象,如不系安全带进行高空作业,不戴防护手套进行焊接操作等。同时,部分施工人员为了赶工期,违反操作规程,冒险作业,如擅自拆除临边防护设施、在吊装区域内行走等,给施工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四)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安全监督管理是保障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安全监督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部分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对施工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安全监督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质不高,无法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安全监督检查流于形式,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整改跟踪不及时,导致安全隐患长期存在,最终引发安全事故。此外,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督力量有限,难以实现对所有钢结构工程项目的全覆盖监督,存在监管盲区。

四、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防护策略

(一)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制定详细、可操作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并严格执行。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与监督,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同时,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施工现场安全信息的实时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动态,对安全隐患进行预警和防控,实现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二)加强安全防护技术应用

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的安全防护水平。在高空作业防护方面,采用定型化、工具化的脚手架和临边防护栏杆,确保架体稳定、防护严密;安装智能防坠落系统,实时监测施工人员的安全状态,当发生危险时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防护措施。焊接作业时,选用具有自动断电保护功能的焊接设备,设置专门的焊接作业区域,配备灭火器材,做好防火、防爆措施。吊装作业中,使用智能化的吊装设备,对吊具和索具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安装吊装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吊装过程,确保吊装作业安全。

此外,加强对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发适合钢结构工程施工特点的新型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为施工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施工企业应制定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根据施工人员的岗位特点和技能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等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如高空作业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焊接设备的安全操作流程等。

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课堂教学、现场演示、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提高培训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让施工人员真正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同时,建立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补考或重新培训,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此外,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化活动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五、结论

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防护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当前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政府部门应共同努力,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防护技术应用,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格局,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邢红兵.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

[2]袁静.高层建筑风环境及其影响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5)

[3]Horizons2017年全球最新高层建筑[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8(1):4-5.

[4]多德文.论高层建筑的结构性能与质量保障[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05)

[5]李志明.高层建筑疏散逃生与灭火救援探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4(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