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推进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摘要
关键词
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重要性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住宅建筑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建筑规模日益扩大,工程管理的复杂性也随之提升。与此同时,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深刻改变着各行业的运营与管理模式。在这一新形势下,传统的住宅建筑工程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工程管理的需求,推进管理信息化成为提升住宅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关键途径。通过信息化手段,能够实现工程管理数据的高效采集、处理与共享,优化管理流程,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从而有效解决工程管理中的诸多难题,推动住宅建筑行业朝着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迈进。因此,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推进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形势下推进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①提高管理效率,新时代背景下,住宅建筑工程管理呈现出多主体协同、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的特征。传统管理模式依赖人工传递信息,易因信息滞后导致决策偏差与进度失控。信息化技术的引入,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项目管理软件及物联网设备,实现了工程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动态分析。例如,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可模拟施工冲突,减少设计变更;施工阶段通过进度管理模块动态调配资源,缩短工期。此外,无人机巡检与远程监控系统替代人工巡查,将问题响应时间从数小时压缩至分钟级,消除传统管理中的信息盲区。信息化技术不仅提升了管理流程的自动化水平,更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将管理效率提升至传统模式的2-3倍,成为应对复杂工程需求的必要手段。②优化资源配置,住宅建筑工程具有资源密集、周期长、需求波动大的特点,传统资源配置依赖经验判断,易导致材料浪费与成本超支。信息化管理通过数据整合与分析,实现资源需求的精准预测与动态调度。例如,基于云平台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可实时追踪材料库存与物流状态,避免供应中断导致的工期延误;智能施工设备(如砌砖机器人)通过自动化作业减少人工依赖,降低劳动力成本。在定制化住宅项目中,信息化系统将个性化设计与标准化生产结合,优化资源配置。
2新形势下推进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2.1建筑项目申报及关键手续的信息化处理
在传统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下,申报手续和关键审批流程一直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环节。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局面得到了根本性地改变。通过构建电子化的申请与审批系统,为建筑项目申报及关键手续办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在这个系统中,项目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之间实现了信息的无缝对接和顺畅沟通。项目申报时,相关的设计规划、施工方案以及环境评估文件可以通过便捷的网络平台进行提交。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在线对这些文件进行审查和批准,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沟通和反馈,要求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往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完成的审批流程,现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为建筑项目的快速启动和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各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项目建设单位可以更快地获得审批结果,合理安排项目进度;施工企业可以提前做好施工准备,确保项目按时开工;政府部门也可以提高审批效率,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
2.2引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
①技术认知与系统整合,住宅建筑企业需全面理解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优势,包括弹性计算能力、分布式存储架构及实时数据处理能力。例如,建筑企业通过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迁移至云端,实现多项目管理数据的集中存储与动态调配,系统响应速度提升。具体实践中,企业需对现有管理系统进行技术评估,明确数据接口标准化需求,逐步将施工进度、材料库存、设备状态等关键数据接入云端。同时,通过搭建混合云架构(私有云与公有云结合),既能保障核心数据安全性,又可利用公有云的扩展性应对高并发数据处理需求,避免因系统容量不足导致的业务中断。②数据云端化与协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数据(如BIM模型、施工日志、质检报告)上传至云计算平台后,可突破物理存储限制,降低本地服务器维护成本。例如,住宅项目通过阿里云平台实现设计方、施工方与监理方的数据互通,跨地域团队可同步编辑BIM模型并实时更新施工进度,项目协同效率提升。此外,云端数据支持自动化工具(如RPA机器人)进行数据清洗与分类,减少人工录入错误率。企业利用流程自动化工具将施工日志与质量检测数据自动关联,生成可视化报告的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10分钟,从而显著提升管理决策时效性。③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海量数据,企业可构建多维分析模型。例如,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工期偏差概率,结合历史施工数据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动态优化资源配置方案。建筑工程项目可以应用聚类算法分析近五年工程数据,当发现雨季混凝土养护周期需延长时,可以据此调整施工计划。此外,大数据技术可识别设备运行规律,通过分析塔吊传感器数据,建立故障预警模型,将设备突发停机率降低,维修成本减少。
2.3资源配置
对于资源配置而言,工作人员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成本控制中,在信息系统中录入人工工日部门,并借助相关技术软件,对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所涉及到的构件市场价、定额价等数据信息全方位统计,有效地为后续成本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在项目管理软件中,还可以录入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的数据信息。软件系统能够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自动生成资源需求计划,确保资源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合理分配。工作人员还可以绘制相应的双代号网络图或者横道图,在这一图表中,将施工日期、支出等资料输入并统计,有利于工作人员直观看到每日收支,为成本管理奠定基础。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也在工程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工作人员可以监控资源的使用情况,第一时间发现资源浪费亦或是不足的问题,并快速使用有效应对措施进行调整。这样一种动态的资源管理,减少了资源闲置和浪费,还经由优化配置提高了施工效率,从而有效控制了成本。例如,在某工程中,混凝土浇筑这一环节耗费的资源较多,应用C15混凝土,计算用量为397立方米,还需要应用加气混凝土,计算用量为1601立方米。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与建设标准,工作人员对施工场地中各类资源科学配置,不但可以保障工程效率,还可以规避产生资源随意耗费的问题,提升成本控制有效性。
结语
在数字化浪潮中,建筑行业的管理模式已摆脱了旧有的手工束缚。在新形势下,推进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实现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筑企业需加强信息化管理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断提升住宅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住宅建筑行业在新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楠.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23(01):5-6.
[2]杜旭东,于敏.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J].砖瓦,2021(09):122-123.
[3]张宸.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与创新[J].散装水泥,2021(04):33-3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