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与优化策略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李辉

天津新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安全风险,易引发安全事故,影响工程进度与质量。通过系统分析施工现场常见安全隐患,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安全技术应用、人员安全培训与风险预控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地管理措施。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精细化管理理念,探讨优化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提升整体安全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率,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工程顺利实施。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安全风险、优化策略、事故预防

正文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土木工程施工项目数量迅速增长。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作业环节多样,安全风险因素呈现多样化与突发性特征。近年来,施工安全事故频发,不仅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还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与进度,造成经济损失与社会关注。如何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行业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现状,深入探讨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与优化策略,对于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常见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涉及多工种、多工序交叉作业,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安全风险因素具有广泛性和不可预测性。作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土木工程多在露天环境下进行,受天气变化、地质条件等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如强降雨、雷电、高温、寒潮等极端天气都可能诱发施工安全事件。同时,施工现场地形地貌复杂,存在高空作业、深基坑作业、边坡开挖等危险区域,这些区域如果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极易发生坍塌、滑坡、坠落等事故。此外,施工机械设备种类繁多,运行强度大,机械故障或操作不当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

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与管理水平不高是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部分施工人员存在安全操作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现象严重,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缺乏辨识和应对能力。施工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现场安全检查流于形式,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缺乏系统性的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同时,施工队伍流动性大,人员构成复杂,不同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参差不齐,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一些小型施工企业为了赶工期、压缩成本,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进一步增加了安全风险。

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与安全监管机制不完善,也是土木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重要来源。一些施工项目在工艺设计、施工方案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性与可行性,存在违章指挥、技术交底不到位等现象,导致施工环节存在大量潜在隐患。部分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法规执行不严,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奖惩机制,安全管理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此外,信息化、智能化安全管理技术应用水平低,安全管理手段仍停留在传统人工巡查与经验判断阶段,无法实现实时风险预警与动态控制,造成隐患无法及时发现与处置,进一步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为了有效降低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必须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入手,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实现“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模式。施工单位要根据项目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计划,包括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通过细化安全管理流程,规范施工现场作业行为。同时,强化安全投入,确保安全防护设施、应急设备及个体防护用品的配置与使用符合相关标准,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

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应加强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与监督。对高风险作业环节,如高空作业、深基坑作业、吊装作业等,必须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专家论证与审批,确保施工工艺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加强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在上岗前都充分了解施工工序、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处置流程。对危险作业实行安全交叉检查和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同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视频监控、物联网传感、施工现场环境监测等,对现场安全状态进行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实现安全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人员安全培训与应急管理同样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应定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岗前培训、专项培训、应急演练等,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培训内容应涵盖施工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技能、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等方面,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使员工深刻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建立科学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可行预案,定期开展演练,提升现场应急响应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处置,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三、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优化策略与实施路径    

为了进一步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在现有管理措施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管理策略,建立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应强化风险预控管理理念,在施工前进行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与辨识,科学预测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通过建立施工安全风险数据库,结合历史案例与现场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与资源配置,避免因赶工期、压缩工序而产生安全隐患。同时推行全过程安全控制,从设计、采购、施工到验收各阶段,实施全流程、全环节的安全监督与管理。

积极推动信息化与智能化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智能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的实时监控与动态分析。通过安全传感器、视频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实时掌握施工现场安全状态,及时预警和处置异常情况。引入BIM技术进行施工可视化管理,提前模拟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优化施工方案。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隐患数据进行统计与评估,科学制定安全改进措施。同时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实现现场安全信息的实时上传与共享,提高安全管理的反应速度与决策水平。

应完善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与激励机制。营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氛围,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宣传、安全行为激励、安全示范工程创建等活动,提升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绩效考核体系,将安全管理成效纳入项目管理目标和绩效评价体系,对表现突出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给予奖励,对安全管理不力、存在重大隐患的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安全管理机构的沟通协作,积极参与安全标准化建设,借助外部力量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优化策略与科学的实施路径,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与有效提升,切实保障施工人员安全与工程顺利推进。

结语:

通过对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因素、管理措施及优化策略的系统分析,可以看出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对于保障工程顺利实施与人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措施,结合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预控机制,是提升施工安全水平的关键路径。只有多措并举、持续优化,才能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推动土木工程施工向更高效、更安全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刚.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10):164-165.

[2]李英范.关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探讨[J].山西建筑,2019,45(11):180-181.DOI: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9.11.091.

[3]谭文龙.关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探讨[J].陶瓷,2024,(04):165-168.DOI:10.19397/j.cnki.ceramics.2024.04.04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