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对公共建筑成本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绿色建筑;公共建筑;建筑成本;影响分析
正文
1.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1.1协调性
为实现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必须建立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生态系统,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在持续向前发展,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建筑设计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促进和融合以寻求高质量发展。绿色建筑是符合人类居住需求的建筑形态,理念的目标在于应对城市建设中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发展难题,通过采用具有节能环保和高效的建筑材料及技术措施,以避免资源浪费、生态恶化和自然失衡来实现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1.2环境友好性
在建设中,环境友好性原则要求建筑与环境双赢,以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来减小对环境的影响,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和高效的生活空间。在许多情况下,公共建筑可以通过生产自身的能量或促进生物多样性来积极地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在设计之初就对绿色建筑进行研究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建筑符合环保标准。为符合环境友好型公共建筑的要求,必须将建筑垃圾、建筑污水、光污染、有毒有害污染物和噪声污染等污染源纳入绿色建筑理念的考虑范围[1]。
1.3可持续性
在公共建筑领域,应当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节能环保,积极采用环保建材和可再生材料,发掘公共建筑的节能减排效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生活质量日益改善,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的理念下,绿色建筑将建筑设计与生态保护有机融合,以实现建筑与人和自然的持续向好发展。
2.绿色建筑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
2.1应用背景
传统建筑存在很多能源浪费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建筑材料将被消耗,这些材料的投入成本占总成本的60%-70%。绿色建筑可以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绿色建筑优先考虑使用环保材料、先进的通风、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可以有效改善生活环境和居住体验,绿色建筑的推广也可以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绿色公共建筑的推广对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该武汉某新建初级中学项目,建筑总面积约5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5万㎡,地上3-5层,地下一层,建筑密度30.2%,绿地率35%,需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二星级标准。现就绿色建筑在该公共建筑的应用做如下概括和分析。
2.2安全耐久
1、场地内无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2、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等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连接可靠。建筑外遮阳、空调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3、项目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符合紧急疏散、应急救护要求,设置完善的安全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4、建筑主要出入口设置雨棚或连廊,有效降低坠物伤人风险。5、建筑幕墙、室内玻璃隔断均采用夹胶钢化玻璃,人流量大、开启频繁的公共区域门窗设置可调力度闭门器等防夹设施。6、各区域设置防滑构造技术或防滑措施提高防滑等级。7、设置不同通行流线,将行人与机动车完全隔离。8、门窗五金采用长寿命优质产品,门窗反复启闭性能达到现行《铝合金门窗》标准要求的两倍以上。9、建筑选用高耐久性外饰面材料、防水和密封材料、室内装饰材料。
2.3健康舒适
1、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较现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降低20%。2、项目所使用的各类装饰装修材料,其有害物质限量满足相应绿色产品评价系列标准的要求。3、围护结构需充分隔声,室内噪声级满足现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的高标准限制要求。4、室内主要功能空间65%面积比例区域的采光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4h/d,主要功能房间有控制炫光措施。5、建筑外窗/幕墙设置充足的开启扇,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77%,可调节遮阳设施的面积比例占外窗透明部分达到53%。
2.4生活便利
1、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之间设置无障碍步行系统,存在高差部位以无障碍坡道衔接。2、车位满足配置要求,无障碍停车位3个,达到总停车位的1.2%。3、建筑室内外公共区域设计满足全龄化要求。
2.5资源节约
1、符合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关于节能设计的要求。2、均采用节能型电梯及自动扶梯。3、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装饰性构件设计。4、节约土地,容积率达到1.03。5、供暖空调负荷较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降低10%以上。6、现浇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及砌块均具有绿色建材认证。7、项目采用高强度钢材、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以提高耐久性并减少材料用量。
2.6环境宜居
1、绿地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2、有效组织雨水下渗、滞蓄、收集和排放。3、项目属于学校建筑,可视为绿地向公众开放,全区域禁烟。4、外窗和幕墙选用低反射玻璃,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3。5、种植屋面、采用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屋面面积合计达到75%以上。
3、绿色建筑成本分析
绿色建筑考虑其全寿命周期内对成本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阶段,1、前期设计阶段,包括绿色设计、咨询成本;2、建设施工阶段,包括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室内环境。3、运营维护阶段,包含维护和物业管理等。4、报废拆除阶段,包含拆除和回收等。因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故本次只考虑了前两个阶段对成本的影响。
根据建设过程中的统计分析发现,项目前期设计阶段的投入对成本的影响较小,对成本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集中于建设施工阶段。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节能和能源利用,含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建筑外部构件与设施、种植屋面、环保及高耐久建材使用;其次为室内环境投入,含装修材料、智能系统、垃圾分类、防护、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停车场与专用车位、给水蓄水系统;对成本影响最小的措施为绿色照明、节水器具及设备、遮阳措施、节能设备、室内空气监测、建筑能耗分项计量、警示及引导标识。
经分析,该公共项目绿色建筑投入最大的方面为节能与能源利用,占绿色建筑总投入的约54%,其次为健康舒适、环境宜居,占约32%,其他约占14%,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175元/㎡,可满足绿色建筑二星评价标准。
4、结语
绿色建筑划分为基本、一星、二星、三星级4个等级,绿色建筑会增加一定成本,但成本不会大幅增加。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知不断深入和国家政策支持,建筑领域绿色技术会不断成熟并逐渐被市场接受,使得绿色建筑成本逐渐下降。通过全寿命周期来审视整个项目,一般情况下绿色建筑在5-10年内均能收回绿色技术所带来的增量成本,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推进节能减排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也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季秋媛,陈文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绿色建筑成本控制模型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3(03):154-159.
[2]李永福,朱天乐,时吉利.基于模糊TOPSIS法的绿色建筑成本评价方法[J].建设科技,2022(16):9-12.
[3]王连月,曲晓伟,曲荣荣.绿色建筑成本影响因素评价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2,43(02):57-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