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理念下建设工程节能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陈永志

悦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节能减排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绿色建筑理念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模式,强调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采取节能环保的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本文结合绿色建筑理念,探讨了在建设工程中应用的节能技术,并对其效益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绿色建筑在能源利用、材料选择、施工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研究了不同节能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提出了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建设工程中的推广路径。研究发现,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还能改善建筑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对具体项目的节能效果评估,本文还提出了节能技术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建设工程,效益评价,可持续发展

正文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面临着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使得建筑行业在设计、建设及运营阶段更加注重环保、节能与可持续性。绿色建筑不仅强调建筑外观和功能的设计,更注重能源使用效率、资源配置以及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绿色建筑逐渐成为政策导向,得到广泛关注。建筑节能技术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类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帮助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还提升建筑的舒适性和使用功能。因此,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尽管我国绿色建筑取得了一定成效,节能技术应用仍存在广泛度不足和技术推广困难等问题。如何评估这些节能技术的实际效果,确保其能够产生预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绿色建筑下节能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建设工程节能效益的影响,为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涵盖了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运营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建筑外立面节能、智能建筑技术、节能建筑材料的使用等方面。

1.1 建筑外立面节能技术

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对建筑的能耗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合理设计建筑外立面的保温性能,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的采暖和制冷能耗。外立面的保温设计主要包括外墙外保温、屋面保温和门窗的节能设计等。在冬季采暖需求较大的地区,通过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和隔热窗户,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热量流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在夏季高温地区,外立面的遮阳设计可以减少太阳辐射对建筑的热量输入,降低空调能耗,进一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除此之外,外立面还可采用双层幕墙、通风外墙等新型节能结构,进一步提升热工性能。此外,部分高性能建筑还会采用动态调节系统,如可变遮阳百叶、光感控制玻璃等,配合环境实时调节遮阳和透光效果,使外立面具备主动节能能力,从而大幅度优化全年能源负荷,提升建筑运行的整体节能水平。

1.2 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

智能建筑技术是近年来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通过集成建筑控制系统和信息化技术,对建筑的能耗进行智能管理。通过智能照明、智能空调、智能窗帘等系统,建筑内部的能源使用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动调节,实现能源的最优化利用。例如,智能照明系统能够根据环境光照自动调整灯光强度,智能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和湿度自动调整运行模式,避免能源浪费。智能建筑技术不仅提高了建筑的舒适性,也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更先进的智能管理平台还能够对建筑的用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大数据分析,识别能源浪费环节,提供优化建议,从而实现精细化能源调度与运维管理。同时,智能技术还能整合楼宇安防、消防和能耗系统,提升整体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为构建高效、环保、安全的绿色建筑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1.3 节能建筑材料的应用

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建筑能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绿色建筑强调选择可再生、环保且能效高的建筑材料,如高效保温材料、低辐射玻璃、节能型门窗等。这些材料能够显著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减少能源消耗。例如,采用高效保温材料的外墙,可以有效降低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能源消耗。低辐射玻璃不仅能有效隔离外界的热量输入,还能阻挡紫外线辐射,保护室内的家具和装饰不受损害。节能建筑材料的应用是实现绿色建筑节能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新型材料如相变储能材料、纳米保温板、气凝胶绝热材料等也逐渐应用于绿色建筑中,这些材料不仅具备优越的隔热性能,还具有重量轻、使用寿命长、可循环利用等优势。此外,材料的绿色认证和全生命周期评估也成为选材的重要依据,确保建筑节能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建筑行业朝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效益评价

在绿色建筑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评估节能技术的实际效益,尤其是在能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的综合影响,是一个关键问题。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强,绿色建筑的节能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然而,这些节能技术的实施是否能够产生预期的效益,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来进行全面分析。以下从能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评估节能技术的实际效果。

2.1能效评价

能效评价主要从建筑能源消耗的角度进行评估,着重考察建筑的总能耗以及不同节能技术对能耗的影响。通过对比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在相同使用条件下的能耗数据,能够直观地反映节能技术的应用效果。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建筑的年综合能耗、采暖能耗、空调能耗、照明能耗等。这些能效指标能够清晰展示建筑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条件下的能源消耗情况。

采用节能技术的建筑在上述各项能耗指标上通常会有显著降低,尤其是在采暖和空调等高能耗领域。绿色建筑设计通过合理规划建筑外立面、优化窗户设计、增加外墙和屋顶的隔热层,以及采用高效的采暖和制冷设备,有效降低了建筑的能耗。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如温度调节系统、照明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可以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特别是在一些高能耗领域,如采暖和空调,通过综合应用节能技术,建筑的能源消耗通常可降低30%-50%,这些数据的对比可以作为能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2.2经济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评价侧重于从节能技术应用的经济角度分析其对建筑项目成本和运营成本的影响。尽管绿色建筑的初期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尤其是在采用高效节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和绿色材料等方面会有一定的投入,但通过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筑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会得到有效降低,从而在长期运营中实现经济效益的回报。例如,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能耗,减少能源费用;外立面的节能设计则能够减少建筑采暖和空调的需求,降低日常运行成本。

此外,绿色建筑的节能技术还能够有效减少建筑的维护成本。高效设备和耐用材料的应用不仅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频率,还延长了建筑物及其设备的使用寿命。尽管初期投资较高,但节能技术在后期的节能效益可以弥补甚至超过初期投入,提升整体经济效益。通过长期的成本收益对比,节能技术最终实现了建筑生命周期的经济回报。绿色建筑通过优化资源使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为建筑业主带来较为显著的财务回报。

2.3环境效益评价

环境效益评价主要考虑节能技术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贡献。绿色建筑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根据相关研究,采用绿色建筑技术的建筑项目能够减少30%50%的能源消耗,进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这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不仅在使用过程中降低了能源消耗,还通过优化建筑材料和能源结构,有效减少了建筑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例如,选择低碳排放的建筑材料、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供电,都是绿色建筑的一部分。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而且通过减少建筑运营阶段的能源消耗,进一步降低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此外,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还体现在其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垃圾的减少,推动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提升。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评估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分析,而是需要从能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通过有效的评估方法,能够为节能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依据,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尽管绿色建筑技术在节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其在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主要体现在技术推广、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

3.1技术推广难度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面临较大困难,主要表现在技术普及率低、部分技术成本较高和缺乏统一标准体系等方面。尽管一些先进节能技术在部分地区和项目中得到了应用,但整体推广仍处于局部阶段,未形成大规模应用。例如,建筑外立面的高效隔热材料、太阳能热水系统和高效通风设备等技术虽然在示范项目中取得成功,但高昂的初期投资成本成为技术普及的障碍。此外,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评价体系差异较大,导致不同地区的实施效果不一。因此,推动技术普及需要政策支持,降低技术应用成本,并推动技术研发和创新。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二三线城市的技术引导和应用支持,推动绿色节能技术在更广泛范围内实现落地,提升整体行业的绿色化水平。

3.2政策支持不足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需要政策支持。尽管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如节能建筑设计规范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这些政策在实施中仍存在不足。目前的政策体系缺乏统一标准和全面激励措施,很多项目未能获得充分支持。特别是中小型建筑项目,因缺乏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往往难以应用节能技术,导致绿色改造进展缓慢。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初期投入较高,且短期内难以收回投资,这使得一些开发商对绿色建筑技术持保守态度。因此,需要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包括税收减免、资金补贴和绿色认证等激励措施,鼓励建筑行业积极采用绿色节能技术。同时,还应加强对政策执行效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激励措施真正落地,并对绿色项目形成正向引导和持续支持,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3.3行业人才短缺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还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由于涉及多学科技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但市场上的相关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有限。绿色建筑技术需要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等多方面的人才共同参与,这些人员需掌握节能技术、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及智能化建筑系统等。当前,国内绿色建筑专业培训和教育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足,导致行业人才储备不足,限制了技术推广和创新。因此,提升行业人才素质,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的培训和教育,是推动技术应用的重要手段。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应共同参与绿色建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动形成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稳定而持续的人才支撑。

四、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优化策略

为了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优化策略,以提升节能技术的应用效果。

4.1加强技术研发

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提高绿色建筑节能效果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节能技术不断涌现,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能效和降低能耗。例如,通过采用智能化建筑系统、节能材料和高效能源回收技术,可以优化建筑的能源使用,降低空调、采暖和照明等系统的能耗。同时,将传统节能技术与新兴技术相结合,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创新,能够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的整体能效。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推动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能够为绿色建筑领域提供更加高效、经济的解决方案,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进而推动绿色建筑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此外,持续创新和改进技术不仅能满足日益严格的节能标准,还能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2完善政策体系

政府应出台更加明确的绿色建筑政策,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推动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应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体系,为建筑项目的绿色认证提供明确的规范。

4.3加强人才培养

针对绿色建筑的技术需求,加强建筑行业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建立绿色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能够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五、结语

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节能技术的应用方面,绿色建筑不仅有效降低了能耗,还为建筑行业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合作,推动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未来,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政策的持续支持,节能技术将在建筑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实现低碳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林浈禛.教育类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策略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4,(12):74-76.

[2] 徐灿.武汉低碳基础建设调查研究[J].武汉社会科学,2024,(04):121-128.

[3] 贾倍思,刘思贝,陈年鸿,等.简便易操作的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框架和绿建标准优化研究试点[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4,39(06):97-105.DOI:10.13791/j.cnki.hsfwest.20240614.

[4] 杨爱斌.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4,(12):75-77.

[5] 郭银苹,王会粉,谢琳娜,等.“双碳”目标下北京市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制度研究[J].节能与环保,2024,(12):2-8.

[6] 毛悦.低碳理念下新材料和新技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24):91-9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