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建设;实施
正文
引言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传统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智慧化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一、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的意义
智慧化管理可以实现城市园林绿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绿化施工、养护和管理的效率,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智慧化管理还可以推动城市园林绿化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二、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措施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依托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下面是一些关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第一,建设高速稳定的网络。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因此需要建设高速、稳定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光纤网络、无线网络等,以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第二,部署传感器设备。在城市园林绿化区域合理布置传感器设备,用于采集环境信息、植物生长状态、土壤湿度等数据。传感器设备可以监测绿化区域的实时情况,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如绿化湿度传感器,详情见图1。第三,建设数据中心。建立城市园林绿化数据中心,用于集中存储和管理各类绿化数据。数据中心应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并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图1 光照二氧化碳温湿度变送器
(二)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建设
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设措施:第一,数据整合与标准化。建立统一的数据整合和标准化机制,对来自不同来源的绿化数据进行整合和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基础。第二,数据存储与管理。建立可靠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各类绿化数据。采用合适的数据库技术和存储架构,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访问。第三,数据清洗与质量控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质量控制,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同时,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和机制,定期监测和评估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第四,数据分析与挖掘工具。选用适当的数据分析与挖掘工具,如数据可视化、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对绿化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趋势,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绿化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五,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系统,将数据分析结果与实际管理需求相结合,为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和有效的决策支持。决策支持系统可以通过模拟预测、优化算法等手段,帮助决策者制定最佳的管理方案。
(三)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设措施:第一,传感器布设。在城市园林绿化区域合理布置各类传感器设备,如气象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变化,传感器设备应具备高精度、低功耗和长寿命等特性。第二,预警模型建立。基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建立相应的预警模型。预警模型可以通过监测数据的变化和趋势,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风险,如病虫害爆发、土壤干旱等。同时,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第三,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建立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机制,及时向相关责任单位和工作人员发布预警信息,并组织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预警信息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手机短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发布,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获得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行动。第四,智能化管理系统整合。将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与其他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互通和协同工作。如将预警信息与绿化养护任务派发系统相结合,使得预警信息能够直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任务分配。
(四)智能化施工与养护系统建设
智能化施工与养护系统的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设措施:第一,智能施工设备引入。引进智能化施工设备,如机器人割草机、自动喷灌设备等,用于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这些设备可以通过激光导航、遥感技术等实现自主导航和定位,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施工效率。第二,施工过程监控系统。建立施工过程监控系统,利用视频监控、传感器等技术监测施工现场的情况。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获取施工进度、质量以及安全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存档和分析,便于后续的施工管理和评估。第三,数据化施工管理平台。建立数据化施工管理平台,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和管理。平台可以包括施工计划、工艺流程、人员管理、物资采购等功能模块,提供集中化的数据管理和操作界面,方便施工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第四,养护监测与维护系统。建立养护监测与维护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植物生长情况、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指标,实现对绿化植物的实时监测。系统可以根据监测数据提供养护建议,并安排相应的维护工作,如定期修剪、追肥等。第五,智能化植物养护工具引入。引入智能化植物养护工具,如植物智能喷灌设备、无人机植保系统等,用于提高植物养护的效率和精度。这些工具可以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和环境要求,智能调整灌溉、施肥等养护措施,实现个性化的植物管理。第六,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施工和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通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施工和养护方案,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和绿化质量。
(五)公众参与与管理平台建设
公众参与和管理平台的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设措施:第一,公众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一个在线交流平台,让公众可以方便地分享意见、提出建议和参与讨论。通过搭建论坛、社交媒体或专门的应用程序等形式,鼓励公众参与城市园林绿化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增加公众对城市绿化的关注和参与度。第二,数据透明与公示。建立数据透明和公示机制,将城市园林绿化相关的数据、计划和决策公开,并提供易于理解和获取的方式。公众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查询和了解城市绿化的进展、成果、投入等信息,增强公众对城市绿化管理的监督力度。第三,志愿者招募与培训。建立志愿者招募与培训机制,通过在线平台发布招募信息,并为志愿者提供培训和指导。志愿者可以参与绿化活动、巡查监测、教育宣传等工作,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公众参与城市绿化管理的广泛性。第四,投诉建议处理系统。建立在线投诉建议处理系统,让公众可以方便地提交投诉、建议和意见反馈。通过及时响应和解决公众关注的问题,提高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满意度,增强城市绿化管理的透明度和效能。第五,教育宣传与参与活动。建立教育宣传和参与活动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的教育宣传和公众参与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公众对城市绿化的认知水平,激发公众对绿化事业的兴趣和热情。
三、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智慧化管理体系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实施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第一,制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的长期发展目标,如提高绿化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公众参与度等。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目标相一致。第二,制定发展任务。制定明确的发展任务和时间表,将整个发展过程划分为阶段性的任务,并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指标,任务可以包括技术引进与升级、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建设与应用推广等方面。第三,制定政策支持。制定支持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政策措施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智慧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第四,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或团队,负责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的规划、推进和监督。组织领导机构应具备跨部门协调和合作的能力,确保各方的参与和支持。
(二)推动先进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的应用
推动先进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的应用是实施智慧化管理体系的重要策略,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推进措施:第一,技术调研与引进。积极进行技术调研,了解最新的先进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的应用情况。与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引进适合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第二,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建设一个集数据管理、信息交流、决策支持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对绿化区域的实时监管、问题反馈、任务派发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响应速度。第三,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对绿化区域进行空间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展示。通过建立绿化地图、植被覆盖分析等工具,提供对绿化资源的全面管理和决策支持。第四,智能灌溉与养护。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绿化区域的智能灌溉和养护管理。通过传感器设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环境条件和植物需求,实现精准的水肥管理和养护操作。第五,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利用虚拟现实和可视化技术,呈现绿化规划、设计方案和效果预览等内容。通过可视化工具,提高公众对绿化项目的理解和参与度,促进公众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第六,公众参与与互动平台。利用移动应用程序、社交媒体等工具,建立公众参与和互动平台。让公众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了解绿化管理信息、参与意见反馈、报告问题等,增强公众对城市绿化管理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三)培养专业人才
培养专业人才是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实施的重要策略之一,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培养措施:第一,教育培训。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包括开设相关专业课程、组织培训班和研讨会等。培养学生和从业人员对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供系统化的培训内容和实践机会。第二,专业化学位和证书。设立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相关专业学位和专业证书考试制度,如园林设计与规划、绿化工程技术、绿化管理等。通过学位和证书的评定,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认可度。第三,实践经验积累。鼓励从业人员参与实际项目和案例,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提升专业能力。建立行业合作机制,与园林设计院所、绿化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项目,提供实践平台和指导。第四,跨学科交叉培养。鼓励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相关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如环境科学、建筑设计、生态学等。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和学习,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第五,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研究。鼓励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培养专业人才的研究能力。支持科研项目和课题,组织专题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专业人才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第六,进修和继续教育:为已经从业的人员提供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加强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提升。开设专业研修课程、举办行业研讨会和技术交流活动,促进从业人员的学习和成长。通过培养专业人才,可以增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为智慧化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结束语
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对于改进传统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智慧化管理,可以提高绿化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然而,建设智慧化管理体系需要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技术的研发,以确保智慧化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何志阳.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建设探析[J].居业,2021(11):202-203.
[2]孙学明.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及平台建设初探——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20):192-194.
[3]周本云.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的路径探索[J].花卉,2021(6):161-162.
[4]陈文华.探究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21(11):76-77+80.
[5]卢雨湉.浅析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精细化管理——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绿化提升工程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18):188-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