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比较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路智广

保定大雁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河北保定071051

摘要

本文对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理念、范围、依据、目标、难点和挑战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两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探讨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综合运用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从工程项目的成本效益、可持续发展和价值优化等角度,对两种模式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更适合于控制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更适合于优化工程项目的配置方案,提高综合效益。建议在不同类型、规模和阶段的工程项目中,灵活选择和运用两种模式,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造价管理;全生命周期;比较探索

正文


引言: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控制和优化的过程,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管理的理念和范围不同,会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效率和效果。目前,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两种模式各有优势和劣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一、理念和范围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的策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等各个阶段,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控制和优化的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理念和范围不同,会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效率和效果。目前,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指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到竣工验收阶段结束,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管理,以保证工程项目在预算内完成,达到合理节约的目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投资估算、概算编制、预算编制、招标控制价编制、合同价款确定、变更订单管理、结算审核等。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指从工程项目的策划阶段开始,到废弃处理阶段结束,对工程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产生的所有成本和效益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管理,以保证工程项目在最佳配置下实现最大化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寿命周期效益分析、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寿命周期效益评估等。

从理念层面分析,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理念是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以预算为基础,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算为目标,以节约为原则,以效益为衡量标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理念是以效益优化为核心,以寿命周期为基础,以价值为约束,以效果为目标,以可持续为原则,以成本效益比为衡量标准。从范围层面分析,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范围是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到竣工验收阶段,主要涉及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范围是从工程项目的策划阶段到废弃处理阶段,主要涉及工程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产生的所有成本和效益。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工程项目在预算内完成,实现合理节约。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工程项目在最佳配置下实现最大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避免超支和浪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率。而劣势则是不能够充分考虑工程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产生的其他成本和效益,可能导致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降低,不利于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势是能够全面地考虑工程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产生的所有成本和效益,优化工程项目的配置方案,提高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而劣势则是需要更多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增加了工程项目的管理难度和复杂度,可能导致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增加,不利于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率。

二、依据和目标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依据是基于寿命周期理论和价值工程理论的综合应用,将工程项目视为一个动态的、有限的、可评价的系统,从项目的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到废弃处理等各个阶段,考虑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产生的所有成本和效益,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方案,选择最优的配置方案,实现项目的最大化效益。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和寿命周期效益分析,确定项目的最佳配置方案,使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效益比达到最高,同时兼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依据是基于预算控制和合同约束的管理原则,将工程项目视为一个静态的、确定的、可控制的系统,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概算编制、预算编制、招标控制价编制、合同价款确定、变更订单管理、结算审核等各个阶段,考虑项目的建设成本,通过预算编制和合同约束,实现项目的成本控制。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投资估算和概算编制,确定项目的投资规模和建设标准,通过预算编制和招标控制价编制,确定项目的预算控制指标和招标控制价格,通过合同价款确定和变更订单管理,确定项目的合同价格和变更价格,通过结算审核,确定项目的最终成本,使项目在预算内完成,实现项目的合理节约[2]

三、难点和挑战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面临着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困难,因为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涵盖了从策划、设计、施工、运营到废弃处理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类型和数量的成本和效益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归类、评估和比较,以便于进行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和效益优化。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寿命周期成本和效益的定义、计算方法、评价指标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受到影响,增加了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和不确定性。此外,由于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较长,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市场变化、技术进步、政策法规等因素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和效益的影响,这就需要运用一定的预测方法和风险分析方法,以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还面临着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协调问题,因为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涉及到多个参与主体,如业主、设计师、承包商、运营商、使用者、监管机构等,每个参与主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目标要求,这可能导致利益冲突和目标不一致。例如,业主可能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但效益较高的方案,而设计师可能倾向于选择创新性较强但成本较高的方案,承包商可能倾向于选择施工难度较小但质量较差的方案,运营商可能倾向于选择运营成本较低但维护费用较高的方案,使用者可能倾向于选择功能性较强但环境影响较大的方案,监管机构可能倾向于选择符合法律法规但效率较低的方案。因此,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以平衡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实现工程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最优化配置和最大化效益。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证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更适合于控制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更适合于优化工程项目的配置方案,提高综合效益。建议在不同类型、规模和阶段的工程项目中,灵活选择和运用两种模式,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困境及解决途径[J].投资与创业,2022,33(24):167-169.

[2]罗丽娟.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2(24):61-6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