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
关键词
绿色生态城区;智慧城市;规划;建设
正文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可以推进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与讨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绿色生态城区的运用价值
(一)绿色生态城区
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是旨在提倡在城市的新建城区中,因地制宜地使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和资源,促进绿色建筑大面积发展的理念。“绿色”的城城区域,是由城市发展区域、功能区和新城区组成的,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筑、交通、工业支持等多个领域,并根据资源和环保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和经营。要想达到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还必须进行相关的运作工作,从而使绿色生态城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更大的提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运行阶段是城市绿地建设的三个重要阶段。首先是在城市建设项目的策划与设计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整体建设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将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建设项目、各种使用技术和系统的建设工作进行好,对城区的绿色生态目标规划的建设效益进行清晰的认识,让它与城市的将来发展相适应。其次是施工环节。在此期间,要依据总体设计规划,对城区进行检查,并将各种建设计划与项目落实到位,并在施工中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地调整技术方案,以更好地适应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需要。最后,操作环节。城市经营期是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的一个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城市经营要重视城市经营。因其占地面积大,通常采用“边建设边运行”的运营模式,将已完成的一期工程进行运营。在绿色生态城区中,交通、电力、能源以及通信、水务等系统分别属于不同的建设和管理部门,它们的运作管理体系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要按照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和运营的要求,对它们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要求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具体的建设工作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功能,做好带头的建设工作。政府部门要进行专业的规划,做好相关的规划设计的制作工作,同时在施工和营运阶段对城区的施工和营运进行监督。与此同时,国家还要制定出一套严谨的法律法规,完善一套长期的保证体系,从而使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与运作更加完善。
(二)绿色生态城区运营管理
与传统的生态城区相比,绿色生态城区的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它在经营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城市污染。因此,在经营和经营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使城市的居民生活更加健康和全面。在经营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互关系。在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有关部门要明确城市的经营与管理机构与管理目标,并做好相关的制度与目标的执行,以保证城市的发展成果。在运行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加强对先进的现代化科技的运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运用全生命期分析的方法,保证了绿色生态城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二、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与智慧城市的融合
(一)智慧城市的特点
智慧城市应具备全面感知、充分整合、智能处理和协同运作四大特征。全面感知需要使用智慧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城市运营的核心系统进行实时的感测。而充分整合需要将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进行完整的连接和融合,将数据集成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营全图,为其提供了一个智慧的基础设施。智慧化的过程需要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并通过模型实现对其的自动化。而所谓的协同运作,则是指在一个以智慧为核心的城市中,每一个重要的系统以及参与其中的人员之间,都要进行协调而有效的合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绿色生态城区的特点
绿色生态城区的5大特征是:1)效率高。它抛弃了近代工业化城市中“高能耗”和“非循环”的运作方式,使所有的资源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使所有的资源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使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物流和能量得到了多个层级的合理使用,使物流畅通有序,使人们生活便利快捷,使垃圾得到了回收和再利用,使各个产业和各个部门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共存体系。2)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城区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作为其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对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它重视代际正义,它着重指出,在一代又一代的更替中,人们对利益的享受也应该维持着平等,当代人在满足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要对后代人的存在和发展需要进行考量,要对后代人负责。3)区域性。绿地、绿色生态城区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其价值定位;绿色生态城区是一个城乡的统一性,它自身就是一个区域的理念,它是以区域的均衡为基础的,并且,各城市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了一个均衡和谐的区域,就会有一个均衡和谐的绿色生态城区。4)具有较好的组织能力。要想获得长期的发展,城市绿地系统和公共服务设施是首要的基础。5)关系协调。绿色生态城区的初衷,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城乡统筹、资源利用和更新、环境压力与其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
(三)智慧绿色生态城区特点
通过分析“智慧”与“绿色”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出:“智慧”的重点是构建“信息流动”,注重运用“智慧化”的方法来应对各类要求;“绿色生态城区”,对“绿色”和“生态”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着重于城市环境的建设,强调了营造适合人类生存的良好环境,见表1。。很明显,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又有互补的地方,可以表达为一个智慧的绿色城市。
表1智慧城市与绿色生态城区的异同点
相同点 | 不同点 | |
智慧城市 | 绿色、高效、协作等共同目标 | 技术手段性强:突出技术的研究强调信息流控制 |
绿色生态城区 | 目标导向性强:突出人文的理念强调低碳化营造 |
所谓智慧的绿色城市,就是要把“绿色发展”的策略推进到了智慧城市发展的中心地位,从生态发展的角度出发,努力吸收绿色生态城区和智慧城市的优点,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生态化发展理念融入到了方便、有效的智慧城市发展之中。这是由于,智慧城市更多的关注的是对城市的信息化和对城市智慧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而对其所蕴含的深刻人性的理念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智慧城市固然可以给人类带来便利,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但如果不能将智慧技术与城市的发展理念相融合,那么就不可能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城市的发展。从生态发展的角度出发,智慧城市应以城市信息化为主要推动力,增加各种生态技术要素的应用,促进城市的生态转型和有效运行。在此基础上,利用开发和建设的创新,将系统工程、信息科技、生态经济学等知识引入到城市的管理与决策、生产和消费等领域,深入发掘城市生态资源的潜能,将其建成一个生态化、信息化并重,经济繁荣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城市。绿色的智慧城市需要在低碳化,循环经济,绿色能源,绿色交通,节水和水资源处理,绿色建筑,废弃物处理和绿色消费等方面进行实践。
三、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
(一)科学定位规划
在对智慧绿色生态城区进行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将城市的特点与地区的优势资源相结合,进行科学的定位与顶层的设计,将城市的用地与资源进行了有效的组合,将城市的生产、生活、消费等活动的空间进行了有机的整合,经过对城市的功能进行了合理的划分与优化,使城市变成一个集智慧与生态于一体的平台载体,推动了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同时,还可以对各类交通运输与通讯技术进行协同发展,以提高各个功能区之间的数据共享与跨区交流,从而构建出一个富有地区特点的智慧生态型城市。
(二)空间优化设计
智慧绿色生态城区是指对其进行合理的空间组织与布局,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在规划与建设中,必须综合考量其对生态与人类生存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空间配置与功能组合,以达到提高城市资源效率与环境质量的目的。比如,智慧绿色生态城区利用地下空间、立体绿化、绿色交通等,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了优化,从而达到有效集成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此外,通过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等方式,智慧绿色生态城区还能够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提升人们的居住舒适性和品质。
(三)绿色智慧交通建设
绿色智慧交通思想的实质是提升能量利用效率,从能量结构的角度来优化交通运输方式,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从而实现交通行业的科学发展。必须以绿色消费的层次为基础,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来降低汽车的使用频率、排放量等,促进居民的绿色出行,并在交通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在城市中构建一种新的交通机制,以满足公共对绿色出行的各种需求,尽可能地用较低的社会成本,来创造最大的交通通行效益。围绕车辆、汽油和道路三个层面,采取综合性措施提升道路畅通性,严格执行汽车排放法规,从源头上对汽车尾气进行治理。在运输治理方面,要擅长利用科技来实现对运输结构的优化,加强城市公交系统的建设,是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同时,绿色建筑是智慧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基础,要兼顾建筑节能、垃圾处理等,发展绿色低碳技术,以一些先导产业为重点发展绿色经济的试点,并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将各种不同种类的绿色低碳技术融合到各个行业类别之中,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起一个生态工业体系。应该以发展低碳、绿色技术为重点,大力推广绿色节能的建筑标准,让新建的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都要遵循该标准。所有的公共商业和工业的绿色建筑都必须一次完工,并且要坚持绿色建筑的规范,这样才能让绿色建筑在一个充满智慧的绿色生态城区中变得更有影响力。
(四)构建智慧服务型政府
在构建智慧生态创新型城市过程中,国家应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层面上推进创新,解决政策冲突和力量分散的问题,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技术创新来推进政策的执行。政府应该拥有更多的智慧服务性,要树立起服务意识,将人民群众当做真正的主人,并且在当前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对人们的意愿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创造出让居民能够安居乐业的外部环境,比如:完善和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维持社会治安的安全有序、保证社会氛围的积极向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因为政府部门是城市信息中心最多的主体,所以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加速电子政务的建设,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从而达到对社会和经济信息化发展的紧迫需求。此外,还应当建立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法律体系,对符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绿色消费进行规范。将实施的节能减排政策贯彻下去,提倡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各类废弃物进行严格的处理和管理,从源头上把污染防控工作做好。采取精细的治理方式,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公司的环保产能。利用智慧城市的预警监控能力,加强监控环境污染和废物排放,以及噪音、汽车尾气等,兼顾自然灾害方面的预警。图1为电子政务平台的整体框架。
图1电子政务平台的整体框架
(五)智慧环保系统设计
近年来,我国城镇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在城镇建设中,由于城镇建设中存在大量的资源,使得城镇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智慧”技术的智慧环保技术。比如,利用智慧环境监测系统、智慧垃圾分类系统、智慧污水处理系统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城市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调度,从而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和环境破坏。在此基础上,通过智慧节能、智慧回收等技术,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结
绿色生态城区的运营管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主要工作,也是我国目前生态方面的主要任务,需要将绿色生态城区运营管理与智慧城市的应用系统建设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促进了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振强.芬兰生态智慧城市(区)规划建设经验及其启示——基于世界设计之都赫尔辛基新城建设实践的调研[J].中国名城,2016(1):69-79.
[2]陈钊锋,来刚强.杭州市智慧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研究[J].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73-75.
[3]寇有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规划建设“智慧绿色生态城区”[J].办公自动化.2019.24(19):8-18.
作者简介:申洁(1986年10月),女,汉族,甘肃武威,武威市自然资源局,学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