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绿色设计;设计理念应用
正文
1 绿色建筑的标准和原则
1.1 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重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可以通过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来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除此之外,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在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突出绿色建筑的功能,给用户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既要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性,还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这有助于用户情感需求的满足。
1.2节能高效的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的一大优点,是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首先,设计人员要通过对土地的规划和设计,来起到节约土地资源的作用。通过合理的布置景观、交通和绿化等,来增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提升对土地的有效利用率[1]。其次,设计人员还要可以通过节能技术,来减少能源的消耗。例如设计人员在绿色建筑中,可以通过风能、太阳能、光能等来代替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可以起到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作用[2]。
2现阶段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2.1对设计整体性进行合理控制
实现建筑设计整体结构的优化和控制,对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对建筑所在的地理环境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例如,在某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需先对工程所在区域周边的水源、建筑物等内容予以详细的了解和掌握,以此来实现对建筑位置的准确定位,保证建筑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效果,从而提高建筑外部环境质量。其次,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损耗,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比如,在某高层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依据建筑设计的风向,来判断该房屋建筑墙体结构设计应用的材料厚度,其可降低建筑工程建设的成本,保障工程的经济效益。最后,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现代资源、地理环境资源的有效运用,以确保建筑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推动工程建设的顺利竣工。
2.2建筑材料的优化
合理应用现代新型材料是推动绿色建筑设计落实实施的重要基础。首先,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所需材料,并以污染小、性能高等原则作为材料选择标准,实现设计的绿色化、资源利用的合理化。与此同时在材料选择上,还要对其质量、性能、规格进行严格检查,保证施工材料与实际建设要求相符。其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应制定合理的管控标准,确保材料进购的质量,满足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值得注意的是,绿色建筑设计虽然要尽量减少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投资比例,但切不可为了缩小成本,而压缩建筑材料的投资费用,造成施工材料购买费用不足,材料购买资金缩水的问题。最后,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材料的应用需注重其环保性能,尽可能利用绿色资源替代原有的建材材料,实现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太阳能光伏幕墙,这都是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材料中得到有效运用的体现。
3 交通绿色规划设计模式
3.1 人车分流
有住宅必有交通,一个住宅小区的交通组织设计是它的规划设计总体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该小区的建设整体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平面系统分流:通过对道路的专门化使用,建立自成系统的专用道路网络,引导各种交通各行其路、互不干扰,从而建构宏观层面上的人车分流体系。这种分流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房屋,其道路系统规划和交通组织宜与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紧密结合并分期、分阶段实施。
(2)内外分流:这种模式以住宅庭院或组团为居住单位组织周边式住宅区,每个居住单位有一条直接开口于周围道路的半环式车行道路为其服务,住宅的后院面向这些车行道,汽车可直接开进厉院;居住单位之间是步行道,它连接住宅的前院并通向中心绿地;住宅的主要居室朝向前院与步行道,行人与汽车分别通行于各自独立的道路系统,不产生平面交叉;居民通过步行系统在内部自由活动,不受外部车行交通的干扰。
3.2 人车共存
(1)根据分级组成道路网理论,为了实现安静和安全的生活环境,道路网应按干路、次干路、支路顺序连接,形成分级组成的网络,并逐级减小服务区域,降低交通量和车辆运行速度。这样一来,由于支路和干路不直接相连,支路的交通汇集于次干路之后.再进入干路,从而使干路的通行能力得以提高;由于支路不能通过过境交通,从而汇集功能得到增强;次干路在两者之间又起到桥梁和缓冲的作用。因此,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住地区内的人车矛盾。
(2) 划分区域、建构分散道路体系。用分散道路体系对房屋进行划分以形成不同的"封闭空间"严格禁止无关交通和过境交通进入区域内部,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人车共存。
3.3 人、车部分分流
(1)道路断面分流。在道路横断面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进行分离而形成的一种人车适时分行的道路交通方式。在经济尚不发达,汽车交通量虽有增加但入车矛盾不甚紧张的情况下,这种分流方式既保障了步行安全,又能充分发挥机动车道的效用。同时,在汽车较少时,行人与自行车还可以利用机动车道进行出入交通或其他生活行为。但随着汽车的大量增加,这种方式在安全与环境问题上将会愈来愈显示出局限性。
(2)局部分流。(不完全专用道路系统)在人车混行道路系统的基础上,于住宅和小区出入口、公建、绿地等之间设置局部的专用道路。在专用道路与混行道路的交叉口处可利用地形采取立体交叉。
4 环境绿色规划设计
绿化环境。绿化是生态住区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绿化不仅仅具有观赏功能,还具有生态、使用、节能、经济功能等。
声环境。住宅声环境是指住宅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影响的声音环境。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休息。建设城市住宅,必须保证住宅声环境的质量,为居民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这也是绿色生态居住建筑的重要标志。
水环境。给水系统自古以来,水被人们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物质,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量需求呈直线增长,与此同时,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型缺水更加突出,由此专家提出"分质供水"的用水原则;优质优用,低质低用。
结论
绿色建筑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它的本质是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给人们创造一个更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将可储蓄发展理念融入其中,同时还要注重绿色建筑设计的安全性。通过新能源、环保材料的合理利用、建筑结构的优化等,来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仕蕾,刘建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建筑,2021,6(04):41-46.
[2]孙玉涵.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研究[J].四川水泥,2021(04):12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