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旧建筑改造施工中的环境设计更新与传承
摘要
关键词
老旧建筑改造;环境设计更新;文化传承
正文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老旧建筑日益增多。这些老旧建筑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但在功能、空间布局和环境品质等方面往往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对老旧建筑进行改造,在更新其环境设计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同时,传承建筑所蕴含的文化与历史价值,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老旧建筑改造的意义与挑战
(一)重要意义
文化价值:老旧建筑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保留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域特色,对其改造传承有助于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经济价值:相较于拆除重建,老旧建筑改造通常成本更低。通过改造提升建筑价值,能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活跃。
环境价值:减少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和能源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助于降低城市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面临挑战
结构安全隐患:老旧建筑年代久远,结构可能出现损坏、老化等问题,在改造施工中需进行全面检测和加固处理,确保施工安全和后续使用安全。
功能与空间矛盾:现代生活对建筑功能的需求多样且复杂,老旧建筑原有的空间布局往往局促、不合理,难以满足如办公智能化、居住舒适性等新要求。
文化传承与创新平衡:在改造过程中,既要保留建筑的历史文化特色,又要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和功能需求,实现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并非易事。
二、老旧建筑改造施工中的环境设计更新策略
(一)空间布局优化
重新规划功能分区:根据现代使用需求,对老旧建筑内部空间进行重新划分。例如将传统的大进深、小开间的办公空间改造为开放式、灵活可变的办公区域,满足现代办公团队协作和空间利用效率的要求。对于居住建筑,合理调整卧室、客厅、卫生间等功能区的面积和位置关系,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竖向空间利用:通过增设夹层、改造楼梯等方式,充分利用竖向空间。在一些层高较高的老旧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中,增设夹层作为展示区或办公区,增加了使用面积,丰富了空间层次。
(二)功能提升
设施更新:全面更新老旧建筑的基础设施,包括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暖通系统等。采用新型节能灯具、智能控制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升级给排水管道,确保水质和排水顺畅。
智能化改造:融入智能建筑技术,实现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环境监测与调节。如安装智能安防系统、智能窗帘、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等,提升建筑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三)绿色环保措施
节能改造:对建筑的围护结构进行节能处理,如更换保温性能好的门窗、增加外墙保温层等,降低建筑能耗。在屋顶设置太阳能板,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或热水供应。
雨水收集与利用: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
三、老旧建筑改造施工中的文化传承方法
(一)建筑风格延续
外观修复与重现:对老旧建筑的外立面进行细致的修复,保留原有的建筑材料、色彩和装饰元素。对于损坏的部分,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工艺进行修补,确保建筑外观的历史风貌得以延续。例如上海外滩的历史建筑改造,在保留原有欧式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翻新,重现昔日的辉煌。
比例与尺度把控:严格遵循原有建筑的比例和尺度关系,在新建或扩建部分,使新老建筑在外观上协调统一。在改造一些历史街区的建筑时,新建部分的层高、开间大小等与周边老建筑保持一致,维持街区的整体风貌。
(二)材料与工艺传承
传统材料运用:尽可能选用与原建筑相同或相近的传统建筑材料,如青砖、木材、石材等。在一些古民居改造中,使用当地传统烧制的青砖进行墙体修复,保留建筑的古朴质感。
传统工艺再现:邀请传统工匠,运用传统的建筑工艺进行施工,如榫卯结构、木雕、砖雕等。这些工艺不仅能体现建筑的文化价值,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文化元素融入
地域文化符号运用:深入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符号,如传统图案、纹饰等,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环境设计中。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老旧建筑改造中,将民族特色的图案运用到建筑装饰、灯具设计、家具造型等方面,彰显独特的民族文化。
历史故事与场景再现:通过壁画、雕塑、展示馆等形式,再现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故事和场景。在一些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建筑改造中,设置主题展览区,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物和资料,传承红色文化。
四、案例分析
(一)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老旧石库门里弄建筑改造的成功范例。在改造过程中,保留了石库门建筑的外观风貌,清水砖墙、拱形门等元素得以完整呈现,延续了上海传统里弄的建筑风格。内部空间则进行了大胆的更新,拆除了部分不必要的隔墙,打造出宽敞、开放的商业空间。功能上,将传统居住功能转变为集餐饮、购物、娱乐、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区。在文化传承方面,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上海弄堂风情展等,让游客和市民深入了解石库门文化。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展示等,展现石库门建筑的历史变迁。新天地的改造不仅实现了环境设计的更新,满足了现代商业运营的需求,还成功传承了上海的石库门文化,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和旅游热点。
(二)北京 798 艺术区
798 艺术区由原国营 798 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改造而成。改造施工中,保留了原有厂房高大宽敞的空间结构和工业建筑的独特风格,如裸露的钢梁、水泥墙面等。在环境设计更新上,根据艺术展览、工作室等功能需求,对内部空间进行了灵活分隔和装修。园区内大量运用现代艺术装置和涂鸦等元素,与老厂房的工业气息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氛围。在文化传承方面,798 艺术区保留了工业时代的生产设备和标语等,展示了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成为工业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碰撞的独特空间,吸引了众多艺术家、游客和文化创意企业入驻。
结语:老旧建筑改造施工中的环境设计更新与传承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具有重要的文化、经济和环境价值。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优化、功能提升和绿色环保措施实现环境设计更新,借助建筑风格延续、材料与工艺传承以及文化元素融入等手段传承建筑文化,能够使老旧建筑重焕生机。成功的老旧建筑改造案例表明,更新与传承并非相互矛盾,而是可以相辅相成。老旧建筑改造不仅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还能保留城市的记忆和文化底蕴,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应更加重视老旧建筑改造,不断探索创新环境设计更新与传承的方法和技术,让老旧建筑在新时代绽放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陆玲.阳朔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设计[J].天工,2025,(06):19-21.
[2]王小冬,李宁.千年古脉,光影新梦——依河而兴的滨水城市建筑光环境设计分析[J].建筑与文化,2025,(02):123-125.
作者信息:
郭文涛(2001-),男,汉族,湖北黄石,本科,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