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行业转型背景下土木类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张文静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省贵阳市 550025

摘要

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土木建筑类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深入剖析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趋势,探讨其对土木建筑类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影响,提出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

正文


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的建造方式向绿色、智能、工业化方向转变,这一变革对土木建筑类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土木建筑类职业技术教育,必须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趋势

(一)绿色建筑兴起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建筑强调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这涉及到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以及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普及等。

(二)建筑工业化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来建造建筑,实现建筑生产的标准化、构配件生产的工厂化、现场施工的装配化。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可以实现对建筑设备的自动化监控、能源的智能管理、安全防范系统的智能化运行等。

二、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知识结构多元化

传统土木建筑类人才主要侧重于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等专业知识。在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人才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体系。除了掌握基本的建筑专业知识外,还需了解绿色建筑技术、建筑工业化相关知识,如预制构件的生产工艺、装配施工技术等,以及智能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原理,如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架构和运行机制等。

(二)实践技能更新

建筑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要求土木建筑类人才具备新的实践技能。在绿色建筑方面,要掌握绿色建筑材料的性能检测和施工应用技能,以及可再生能源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技能。对于建筑工业化,需熟练掌握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操作、现场装配施工技术,以及相关的质量检验技能。在智能化领域,要能够进行智能建筑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以及利用 BIM 技术进行实际工程项目的操作。

(三)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人才具备创新意识,能够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在建筑中的应用,推动行业的发展。

(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建筑工程项目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和不同的参与方,在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这种跨领域合作更加频繁。

三、土木建筑类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体系滞后

目前,部分土木建筑类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未能及时跟上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课程内容仍然侧重于传统的建筑知识和技能,对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智能化等新兴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涉及较少。

(二)实践教学薄弱

实践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更新缓慢,无法满足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需求。

(三)师资队伍能力不足

部分土木建筑类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对建筑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了解不够深入。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到教学中。

(四)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虽然许多职业院校都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如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学校邀请企业人员举办讲座等,缺乏实质性的合作项目。

四、适应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培养策略

(一)优化课程体系

融入新兴技术课程:增加绿色建筑技术、建筑工业化、建筑智能化等相关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整合课程内容:打破传统课程之间的界限,将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项目为导向,构建综合性课程。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实践教学

更新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购置先进的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化相关设备,建设现代化的实训基地。

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指导教师,学校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考核标准,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

开展实践教学项目化改革: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项目化改革。将实践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项目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评价。通过项目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行业培训、学术研讨会等,让教师及时了解建筑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引进企业人才: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引进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可以将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案例带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开展教学团队建设:以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为依托,组建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包括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实验实训教师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深化校企合作

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机制: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共同开发教材和教学资源,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鼓励学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工艺创新等。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的实际技术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共建产业学院: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整合双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学院可以开展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服务等多种业务,成为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结语: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对土木建筑类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必须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出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更新实践技能、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良好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推动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兴卫,苏玉玲,李园春,等.土木建筑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浅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40(02):121-126.

作者信息:

张文静(2000-),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