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新型材料的运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李铭昊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我国房屋建筑的快速发展,在施工过程中新型建筑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新型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等。然而,使用这些新型建筑材料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加以克服。文章首先对建筑新型材料概述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当前新型建筑材料面临的挑战,接着介绍了新型建筑材料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最后探讨建筑新型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新型建筑材料;工程施工;应用

正文


引言

近年来,建筑业持续蓬勃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建筑材料研发创新步伐加快,新型建筑材料不断涌现并投入应用。这些新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轻质、耐久、隔热隔音、防火阻燃等,能够有效地改善建筑性能,提高使用品质。以绿色建筑为例,大量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光伏建材等,既能降低建筑能耗,又能改善居住环境。再如装配式建筑,广泛使用预制构件等新型材料,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建筑垃圾,促进建筑业绿色发展。

1建筑新型材料概述

建筑新型材料是指传统建筑材料以外的、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新型材料种类日益丰富,性能不断提升。常见的建筑新型材料包括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智能材料等。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工作性等特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高、质轻、耐腐蚀;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导热系数低、隔热效果好、环保性能优越;智能材料可根据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相应反应,实现材料性能的自适应调节。这些新型材料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为建筑工程提供了更多选择,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物性能、品质不断提高的需求。

2当前新型建筑材料面临的挑战

2.1成本挑战

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往往涉及先进技术和材料,导致其成本相较于传统材料较高。例如,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智能调光玻璃等新型建筑材料,其研发和生产成本均相对较高,进而影响了在市场上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2.2技术挑战

新型建筑材料在性能优化、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面临着技术难题。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耐久性和稳定性,同时保持材料的轻质化和易加工性,是当前新型建筑材料研发的重要方向。

2.3市场接受度挑战

新型建筑材料在市场上出现的时间较短,其性能和优势尚未得到广泛认可。许多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对新型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效果持观望态度,导致新型建筑材料的市场需求不足。此外,一些传统建筑材料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也面临着新型建筑材料的竞争压力,对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和应用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3新型建筑材料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节能建筑材料

节能建筑材料是指能够从整体上降低建筑能耗的建筑材料。(1)高效保温隔热:节能建筑材料通常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能够降低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热量交换,降低能耗。(2)高效采光通风:节能建筑材料通过优化设计和采用新技术,实现高效采光和通风,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3)能源综合利用:节能建筑材料还具备能源综合利用的能力,通过集成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统,实现建筑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

3.2工业化建筑材料

工业化建筑材料是指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制造的建筑材料。(1)标准化生产:工业化建筑材料采用标准化生产方式,从而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控制,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2)模块化设计:工业化建筑材料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建筑拆分成若干个独立的模块进行生产和安装。这种设计方式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稳定性,还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改造。(3)装配式施工:工业化建筑材料的应用推动了装配式施工的发展。装配式施工通过预制构件的现场组装和连接,实现快速施工和缩短工期。这种施工方式减少了对现场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3.3可持续建筑材料

可持续建筑材料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建筑材料。(1)资源节约:可持续建筑材料在原材料选择和生产过程中注重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通过采用可再生资源和循环再利用技术,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2)环境友好:可持续建筑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这些材料通常具有低污染、低排放的特点,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3)社会经济价值:可持续建筑材料的应用还能产生社会经济价值。通过推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城市的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4建筑新型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4.1严格材料选用标准

选材环节把关的严格程度,决定了后续质量控制环节的基础是否牢固。良木择于林,慎选善择方致良构。制定建筑新型材料选用标准,应从材料性能的先进性、供应的稳定性、品质的可靠性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考量。选材标准要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环保性能、耐久性等提出明确量化的指标要求,为材料选用提供严谨细致的遵循准则。选材决策应由行业专家、质量管理专业人士把关,确保选用材料满足标准要求。选材过程中,要坚持以质量性能为先的原则,对任何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投机行为坚决说不。建筑新型材料选用标准严格而有效地执行,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建筑材料创新应用的必由之路。唯有在严之又严的标准指引下,把好选材关,方能为建筑质量提供坚实的材料基础,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4.2规范运输储存条件

新型材料在出厂后,经历运输、储存等环节,其品质能否最终呈现在建筑工程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环节的规范控制。运输过程要严格遵循材料特性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包装方式,避免材料受潮、污染、损坏。储存环境要满足材料对温度、湿度、通风、防尘等方面的要求,库房布局合理、标识清晰、账目清楚。出入库要履行严格的验收、登记手续,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储存期间要定期巡检材料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对于特殊材料,要配备专门的运输、储存设施,由专人负责管理。建筑施工单位在接收材料时,要严格按标准进行验收,对不合格材料坚决拒收。规范运输储存条件是建筑新型材料质量控制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运输、储存等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才能最大限度确保材料品质,发挥新型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优良性能。

4.3推广绿色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理念是推动新型建筑材料优化应用的重要动力。首先,应加强对绿色建筑理念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各界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为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和应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应完善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价体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价体系,为新型建筑材料的优化应用提供指导和支持。最后,还应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绿色建筑项目的落地实施,为新型建筑材料的优化应用提供实践平台。

结束语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材料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将日益深化,为新型材料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注入新动力。建筑新材料的质量控制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建筑行业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材料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云.新型材料在住宅建筑工程安全设计中的可行性研究[J].居舍,2024(7):36-38.

[2]王述超.浅析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及其质量管理[J].四川建材,2023,49(12):238-240.

[3]鹿清冉,王鹏.建筑新型材料应用及其质量控制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3(5):139-141.

[4]徐从海.新型技术及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合理运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5):102-103.

[5]程明.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6,37:21-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