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管桩的施工工艺流程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建筑桩基预制管桩;施工技术;特点;工艺流程
正文
引 言
在合适的地质条件下,预制管桩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分析土层结构,为施工方案提供依据。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桩径,避免小直径桩在软弱土中造成的承载力不足。在孤石或坚硬土层下采用引孔沉桩,提高沉桩效率,降低风险。使用衬垫材料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损伤和提高桩的承载能力。
1建筑桩基预制管桩施工技术的特点
预制管桩作为一种高效的基础工程材料,具有多种优点,特别适合在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项目中使用。预制管桩的规格丰富,通过不同规格的柔性搭配,能够有效适应持力层波动变化大的情况,确保工程的环境适应性。由于预制管桩的桩身长度一般较短,并且包含预应力,这使得它们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更加便捷。
2 预制管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2.1施工准备
研究工程地质资料,编制实施组织计划。资料收集: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图、岩土报告、历史勘察数据等。编制实施组织计划,明确目标:确定项目的主要目标和时间节点。组织结构:设计项目管理团队结构,明确各成员职责。制定计划:详细制定各阶段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时间、人员配置、资源分配等。场地布置: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布局,考虑机械行驶路线、物料堆放区域及人员安全通道。
规划机械的行走路线,避免与其他作业交叉,确保安全高效。一平:平整场地,确保施工区域及机械行驶路径的平坦。设置水准基点时,确保其位于受打桩影响范围之外,以避免影响测量结果。地面高程测量:在施工前,测量桩位的地面高程,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依据。
2.2 场地平整
在施工现场的准备阶段,确保地表环境的整洁和基础的稳固是至关重要的。对一般地段,首先需要清除施工场地内的地表附着物,如杂草、石块和其他障碍物。整个施工场地应设置横向排水坡,保证雨水或积水顺畅排出,减少对施工的影响。对于鱼塘或低洼积水区域,需先挖设排水沟以疏导积水,或者通过集中抽水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基底晾晒后,进行分层回填灰土,并逐层压实,确保基础稳固,防止后续施工中的沉降或位移。
2.3桩位放样
预制管桩施工过程涉及多个关键步骤,使用全站仪或GPS测量放样,确定每个区段最外侧4个桩位作为控制点。利用桩机的行走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配置不小于单桩承载力2.0倍的荷载,最大荷载不得超过桩身承受的应力。起吊标识:在桩身上设置尺寸标识。起吊过程:使用布质带起吊,垂直将桩送至桩机的夹桩器中,确保桩中心对准桩位。压桩过程中实时监测,发现偏差及时调整,禁止强扳。速度控制:在距地表5米以内及进入持力层后,沉桩速度应控制1.5-2m/min,坚硬夹层或持力层进入后控制在1.0m/min。
3 建筑桩基预制管桩施工技术工艺流程
3.1预制静压管桩施工技术
3.1.1施工准备
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土层情况,确认承载力及水位变化。施工范围确认: 标定施工范围,确定面积,确保施工实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桩基施工: 按照施工图纸分阶段进行预制管桩的静压沉桩施工,确保每个步骤遵循设计规范。
3.1.2放线定位
使用放线工具进行位置确定,确保沉桩的每个位置都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放样。基准点设置:选择测量高程的设备(如水准仪、全站仪等),并安放在施工现场的固定基准点,作为后续定位的参考。设备安置:将相关施工设备放置在确定的基准点附近,以便在施工时方便使用并保持位置稳定。
3.1.3静压沉桩施工
将沉桩机置于预先放线确定的沉桩位置。调试沉桩机的施工参数,确保沉桩精度达到要求。将预制混凝土柱吊起并插入指定土层。初次插入约40 cm时,进行方向调试,确保桩体与地层保持垂直状态,偏差需在规定范围内。在确认垂直度后,开始沉桩,保持1 m/min的匀速沉桩。如果遇到较硬的障碍物,在确保桩体垂直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施加的压力。在调试垂直度时,避免使用移动桩机的方法进行调整,以免对土体造成不可逆的力学破坏。当桩顶高度与设计标高一致时,停止施压。
3.1.4桩体的处理
确保沉桩过程严格控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避免影响后续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距离地面0.8米时露出沉管灌注桩,采用箍进行桩头处理。清理焊接区的泥土、渣滓以及锈斑,确保焊接表面整洁,以提高焊接质量和韧性。焊接完成后,待焊接部位自然冷却,检查焊缝是否平整、无缺陷,确保焊接质量。对于无法沉入的桩体,使用送桩杆将露出地面的桩体送入土层。注意送桩速度保持均匀,避免对桩顶施加过大应力,防止破坏桩体。送入土层后,拔出送桩杆,并对空缺部位进行回填。在桩机施加压力进行沉桩时,若发现桩体有破坏现象,应立即停止作业。若桩体被压碎,需要利用桩机进行破碎处理,并通过吊装、截桩等手段清理已破坏的预制桩。
3.2锤击沉桩工程流程及技术要点
在锤击沉桩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施工质量,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前准备
测量放线:确保施工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桩位放样准确。
试桩: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桩,以验证桩基的承载力和沉桩效果。
2. 桩材与设备选择
桩材要求: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管桩,确保外壁厚度、桩身直径和桩体密度适合施工要求。
设备检查:仔细检查锤击设备的性能,保证锤和送桩器处于良好状态。
3. 操作规范
吊装定位:确保吊装过程中管桩不发生倾斜,定位准确,避免损坏设备和桩材。
锤击沉桩:控制锤击频率和力度,避免因过猛或过轻导致桩体受损或未能达标。
4. 环境监测
噪声与振动控制:尽量采取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噪声和振动,例如使用减震器,选用适合的锤具等,减少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5. 桩基检测
沉桩深度检测:在沉桩过程中,定期检查桩基的实际沉降深度,与设计标高进行比对。
后期检查:沉桩完成后及时进行桩基承载力测试,确保达到设计标准。
6. 安全保障
安全防护措施: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防止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意外伤害。
应急预案:制定施工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出现问题时能迅速处理。 通过对以上技术要求的遵循,可以有效提高锤击沉桩的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与稳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桩基预制管桩施工工艺具有适应性强、施工过程灵活方便、预制管桩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分析土层结构,为施工方案提供依据。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桩径,避免小直径桩在软弱土中造成的承载力不足。在孤石或坚硬土层下采用引孔沉桩,提高沉桩效率,降低风险。使用衬垫材料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损伤和提高桩的承载能力。
参考文献
[1]于瑶.建筑桩基预制管桩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4):191-192.
[2]芦振东.建筑桩基预制管桩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3):234-235.
[3]邢化林.预应力管桩建筑桩基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2(24):1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