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正文
一、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一)地基工程施工技术
我国地域范围广泛,气候、环境和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为主要问题。因为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存在较大的可变性,为了避免工程失稳、不均匀沉降等现象,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和控制。在软土地基处理工作中,需要对地质土壤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一般情况下,采用强夯法、换填垫层法、化学加固法及置换法等。在具体施工中,根据对软土地基类型的分析,选择出适合的地基处理方法,不仅能避免地基变形现象的产生,也不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1]。
(二)钢筋施工技术
在钢筋施工过程中,具体施工技术要点体现在:选择材料进场,钢筋加工,现场钢筋作业。钢筋选材非常重要,如果选择的钢筋不能达到成品要求,很可能对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在钢筋加工环节中,如果加工的钢筋成品不能满足标准条件,会造成材料浪费,还会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必须认真选材,在材料进场前对其合格证书、出厂证明等进行检查,进场后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力学实验,及时将不合格材料更换,同时做好钢筋焊接、搭接、绑扎等工作,根据设计图纸对钢筋固定长度进行校验,并做好质量报备[2]。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问题
(一)技术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当前,在建筑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的规模大小不一,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对于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并未形成有效完善的体制机制。首先,总体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度完整性缺失,对于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环节缺乏总体性认识,且现今大多建筑工程采取分包形式,或采取统一管理体制或采取分体制,对于单技术管理或统一技术管理难以把握,未形成系统有效的适应分包单位的技术管理体制;其次,施工现场技术程序复杂,实际情况多变,而大多技术管理体制机制流于形式化,与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实际需求不符,且管理灵活度弱,导致现场技术管理不到位[3]。
(二)管理人员技术管理意识淡薄
在大多数的建筑工程都凸显出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使得建筑单位都十分强调科学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实际运用,但却忽视了对技术的管理。一方面,管理人员单向强调工程施工中科学技术的水平,唯技术是用,而忽视对技术的适用性分析和安全管理。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片面强调技术的经济效益,而弱化管理效益,以施工的进度为标准,对于施工过程中技术的程序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等缺位。 [4]。
(三)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不到位
首先,对施工技术的成本管控不合理,施工前期缺乏对技术总体成本的目标规划与设定,关于技术实施的各部门成本预算对接不连贯导致总体技术成本预算不完善,且施工技术各程序所需材料和设备的成本控制不合理,材料数量和采购价格计算差异大。其次,施工技术各环节方案不完善,如钢架结构施工程序、模板施工程序、混凝土施工程序、梁板柱施工程序等在施工前都需要完备的方案支撑,包括周密的前期准备方案、图纸设计方案、审查技术方案等,以优化施工提高施工技术质量。再者,技术施工进度管理不足,当前大多数施工单位在技术施工环节将进度等同于速度,忽视了施工进度的协调性,各技术施工程序进度配合度低。
三、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做好施工组织方案设计
1.应基于施工工程项目的研究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进行分析,并采用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以保证施工现场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对施工进度、质量的有效控制;
2.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空间环境进行平面图的设计与绘制,并设计好各个场所的指示牌,以明确平面图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提高施工现场设施布局的合理性,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
3.最后,施工材料的采购必须要根据材料的实际使用与供应情况来确定,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
(二)建立完善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中,为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应建立与完善以下几点管理制度:
1.建立完善的施工图纸会审制度。通过分析施工技术图纸和实际的施工现场情况之间的差异,以使技术人员能全面了解施工图纸的相关内容及要求,有利于解决实际工程施工和技术图纸设计间存在的矛盾,才能更好地保证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
2.建立施工企业参与制定制度。施工企业应在条件允许下参与到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及设计工作中,以将建设、设计及施工等单位、部门相结合,使施工技术方案不仅能满足相关技术管理规范,且能使施工单位有较多的施工技术准备时间,不仅能很好地确定方案的设计方向,也能有效、正确地将相关的施工信息有效反馈出来,以保证施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以防出现技术设计方案返工的情况;
3.建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技术档案资料是建设、设计及施工等单位开展技术管理与组织生产的重要凭证,能准确、有效地将建筑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科技成果反映出来。通过建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能实现对建筑工程资料进行有效整合及汇集。而工程技术负责人能对施工技术档案资料进行审定、整理,可以将施工技术管理情况准确、有效、真实地反映出来,从而为日后的工程扩建、改造等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加强材料质量的管理。材料质量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因此在材料采购时必须选择有合格证书及符合工程技术规范的材料,绝不允许为了节省施工成本而选购不合格、劣质的材料;在材料进场前还要对材料进行抽检,只有保证材料合格的前提下才能进场;材料进场后,还必须做好材料的管理,以防材料受潮;
2.加强对材料用量的管理。工程项目应以施工预算作为参考,以核算材料的消耗量。同时,还应改进技术,积极使用各种降低能耗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减少施工材料的应用。实行限额领料制度,认真计量验收,回收余料,以避免材料的浪费。还要对资料、时间价值及资金占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确定材料的采购数量与批次,尽量减少材料储备,以提高资金使用率与减少浪费。
结论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水平是影响建筑工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加强现场技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基于此,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单位要将技术管理放于整体工程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制机制,并在施工过程中,积极采取科学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推进工程高质量完成,有效应对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的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孙永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居业,2022(10):34-36.
[2]单卫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2(19):101-103.
[3]秦海东,祝捷.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对策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8):179-181.
[4]王良琅.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J].散装水泥,2022(04):7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