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型与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应用研究
正文
一、引言
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当下,城市建筑不断向高层、超高层迈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愈发深入,深基坑工程数量急剧增加。深基坑支护结构作为保障基坑安全与周边环境稳定的核心要素,其选型与应用直接关联到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成本控制。以上海市为例,依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18-2022年间,上海市新建高层建筑项目中涉及深基坑工程的数量超过500个,其中基坑深度超过10米的占比达30%。在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浪潮中,深入探究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型与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2.1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是将钢筋混凝土桩或钢板桩等按照特定间距排列,从而形成的支护结构。在广州市的“珠江新城某超高层项目”中,基坑深度达12米,场地周边环境复杂,人流、车流量大,且临近既有建筑物。该项目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排桩支护,灌注桩直径1米,间距1.5米,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在整个基坑施工期间,通过高精度的现场监测设备,对排桩的位移和受力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监测数据显示,排桩的最大水平位移始终控制在30毫米以内,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有力地保障了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从经济成本来看,相比其他复杂支护结构,排桩支护在该项目中节省了约15%的支护成本。
2.2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是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运用专用成槽设备开挖沟槽,随后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的连续墙体。在深圳市的“平安金融中心项目”中,基坑深度达到30米,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该项目采用了地下连续墙支护,墙厚1米,墙深40米,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地下连续墙凭借其卓越的挡土和止水性能,有效抵御了复杂地质条件和高地下水位带来的挑战,确保了基坑施工的平稳进行,为项目的成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该项目因地下连续墙良好的止水效果,减少了约30%的降水成本,避免了因降水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3土钉墙支护
土钉墙支护是通过在土体内设置土钉,与土体形成复合体,以此来抵抗土体的滑动。在郑州市的“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基坑深度6米,场地土质条件良好,土体稳定性较高。该项目采用了土钉墙支护,土钉长度8米,间距1.2米,墙面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土钉墙支护结构施工工艺简便,成本相对较低,在该工程中取得了理想的支护效果,不仅保证了基坑的安全,还为项目节省了一定的成本开支。经核算,相较于其他支护方案,土钉墙支护在该项目中节省了约20%的支护费用。
三、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影响因素
3.1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是支护结构选型的关键依据。在软土地质区域,如杭州市,由于土体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地基承载能力较弱,一般不适宜采用土钉墙支护,而更倾向于排桩支护或地下连续墙支护。以杭州市“钱江世纪城某项目”为例,该区域为典型的软土地质,基坑深度15米。经过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项目采用了地下连续墙结合内支撑的支护形式。
3.2周边环境
周边环境对支护结构选型有着显著影响。当基坑周边存在重要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设施时,必须选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支护结构。在北京市的“王府井某项目”中,基坑紧邻地铁线路和历史建筑,对基坑变形控制要求极高。该项目采用了刚度大、变形小的桩锚支护结构,并配备了先进的监测系统,对基坑的位移、沉降等参数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通过精确的监测和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了周边地铁线路和历史建筑的安全,未出现任何因基坑施工导致的不良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自动化监测设备,每30分钟采集一次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保障了周边环境的安全。
3.3基坑深度
基坑深度不同,适用的支护结构也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基坑深度较浅时,可采用土钉墙、悬臂式排桩等较为简单的支护结构;基坑深度较大时,则需采用更为复杂的支护形式,如地下连续墙结合内支撑或桩锚支护等。在西安市的“某写字楼项目”中,基坑深度8米,采用了悬臂式排桩支护,施工过程顺利,基坑稳定性良好。而在“某金融中心项目”中,基坑深度20米,采用了地下连续墙结合三道内支撑的支护结构,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有效控制了基坑变形,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研究表明,当基坑深度超过15米时,采用地下连续墙结合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基坑变形控制效果比其他支护形式平均提高30%。
四、深基坑支护结构应用案例分析
4.1南京绿地金融中心项目
该项目基坑深度25米,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临近多个住宅小区和商业设施。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和方案比选,最终采用了地下连续墙结合四道混凝土支撑的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运用了先进的监测技术,对支撑轴力和墙体位移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数据表明,地下连续墙最大水平位移为40毫米,支撑轴力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成功确保了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工程得以顺利竣工。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支撑布置和施工顺序,缩短了约10%的施工工期。
五、深基坑支护结构发展趋势
5.1信息化施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将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通过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基坑施工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一旦发现潜在问题,能够迅速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提高施工安全性和质量控制水平。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分布在基坑周边的各类传感器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实时评估,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5.2绿色环保
未来深基坑支护结构将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积极采用可重复利用的支护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一些工程开始尝试使用新型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可方便拆除回收,降低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据统计,采用新型装配式支护结构,可减少约50%的建筑垃圾排放,降低资源消耗约30%。
六、结论
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型与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基坑深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支护结构类型,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应用,能够有效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与顺利进行。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深基坑支护结构将朝着信息化、绿色环保方向持续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张问清,朱向荣,王奎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用计算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陈锦剑,王建华。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设计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28(10):1230-1235.
[3]宰金珉,王旭东,张乾青。深基坑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分析与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2004,25(3):8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