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质量监管对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质量监管;对策研究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品质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施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快速、高效、质量可控等需求。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现代化、工业化的建筑方式,具有时间短、质量可控、资源节约等优势,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质量监管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强化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质量监管的事中事后管控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的特点
精密制造: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通过精密加工和组装,确保部件的尺寸精度和质量可控性。因此,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具有较高的工艺精度和一致性。
标准化设计: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通常基于标准化设计,具有统一的尺寸、形状和接口,可以在不同建筑项目中通用。通过标准化设计,可以提高构件的互换性和可替代性,并实现工程资源的高效利用。
安全可靠: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过程受到严格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监控,确保部件的质量合格。因此,在使用装配式建筑部件进行施工时,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环境友好: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过程相对于传统的施工方式来说,减少了现场作业和材料浪费,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由于部件在工厂内制造,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的干扰和施工噪音[1]。
2.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
标准不统一:目前,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标准和监管规范尚未得到统一。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可能存在各自的标准和规范,导致质量监管的不一致性和不可比性。这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质量控制的风险。
监管缺失:在一些地区,对于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的监管力度相对较弱。监管机构的组织和监管手段不够完善,监管资源投入不足,导致部分企业违规生产或存在质量问题,但很难被有效监管和惩罚。
效果评估不足:在质量监管过程中,缺乏对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效果的全面评估和检测。仅仅依靠企业自我申报和抽查抽样,很难全面了解产品的实际质量状况。这可能导致一些质量问题被忽视或无法及时发现。
缺乏行业统一认证:与传统建筑行业不同,目前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缺乏统一的认证机制。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和程序,使得企业的质量认证存在差异化和难度较大。这给用户选择产品时带来了困扰,也降低了整个行业的信誉度[2]。
3.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质量监管对策
3.1创新质量监管模式
实施全过程监管:从设计、生产、运输到安装等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管。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跟踪记录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过程,并对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把控和监督,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推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模式:根据产品的功能和使用环境,对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采取差异化的监管策略,对高风险和重要性较大的产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检验抽查频次和深度。
强化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促进相关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质量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与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和质量问题。
3.2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质量管理手册、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等。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指导文件,确保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并及时修订和更新管理制度。
强化供应链管理: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涉及到多个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企业应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机制,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可控。并且在供应商验收和采购过程中进行严格把关,建立不良品退货和追溯机制。
加强员工培训和素质管理: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素质管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使其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和改进活动。并建立激励机制,奖励质量突出表现和提供改进建议的员工,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氛围。
强化内部审计和管理评审:定期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计和管理评审,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
3.3BIM技术深度融合
BIM模型与质量管理融合:将BIM模型与质量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对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控制。在BIM模型中引入质量相关的信息,如材料属性、构件设计和标准规范等,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可视化管理和监控。
生产过程的BIM模拟与优化:利用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与优化。通过BIM模型模拟装配顺序、材料投放、施工计划等环节,预先发现潜在的问题,提前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施工现场的BIM监测与管理:利用BIM技术在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检查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是否符合要求。通过搭建BIM模型展示系统,实时显示施工进度、材料使用情况和质量问题等,提升现场人员对质量问题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
质量数据分析与改进:利用BIM技术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质量问题的共性和规律,为后续产品的改进提供依据。通过对质量问题的统计和趋势分析,识别出关键质量风险点,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3]。
3.4强化事中事后管控
事中管控: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包括制定相应的工艺规范、施工规范和检验标准等。强化工序把关,设立质量检验岗位,对每个环节进行全面检验和把关,确保每个构件的质量符合要求。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工艺操作规范、设备正常运行,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和质量问题。建立质量问题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事后管控:实施质量事故跟踪和分析,确定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责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建立质量反馈机制,通过收集用户反馈、施工单位反馈等,调查分析质量问题的出现原因,及时整改和优化产品设计和制造流程。加强对供应商和生产企业的监督和评估,建立质量信用档案,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供应商进行处罚和淘汰。加强产业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推广,提高行业整体质量水平,促进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质量的提升。
结语
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质量监管对策,对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高质量、高效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质量检测与检验,有效问题追溯与反馈,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通过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相信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质量监管对策能够不断完善和提高,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建设事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华晶晶.装配式建筑PC部品部件认证技术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2(24):217-219.
[2]丁晓欣,段靖,王群.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22,39(02):59-64+83.
[3]崔现沅.作为施工单位对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厂内生产管理及进施工现场后的工程管理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01):138-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