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筋混凝土工程监理中的问题及改进
摘要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监理;问题及改进
正文
引言
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经济性能,在建筑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使用性能及寿命。由于建筑物结构复杂、特点特殊,在施工中极易出现原材料质量不达标、测量控制不准确、混凝土浇筑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如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有效监理,保证其设计和施工质量,成为保证工程安全、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关键。
1建筑钢筋混凝土工程监理中的问题
1.1缺少专业监理人才
随着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对专业监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国专业监理人才供应相对不足,尤其是具有高级职称和专业资格的监理人才。目前,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监理人员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难以胜任监理工作。此外,部分监理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公正、公平、客观地进行监理工作的意识不强,影响了建筑钢筋混凝土工程监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这主要是因为监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不足,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监理工作需求。
1.2施工现场控制不到位
施工现场控制不到位是建筑钢筋混凝土工程监理工作中另一个突出的瓶颈问题。施工现场是监理工作的核心区域,监理人员需要在现场实时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监理人员未能有效执行现场监督工作,导致问题积累,最终影响工程质量。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现场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尤其是钢筋布置、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养护等关键工序,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严重影响。然而,许多监理人员由于经验不足或现场管理不力,未能对这些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监控。例如,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如果钢筋的位置或数量与设计要求不符,可能导致承载力不足,进而引发结构安全问题。而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过程如果控制不好,也会影响结构的密实度和抗裂性,这些问题往往在施工现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监理与施工方之间的协调不足也是现场控制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监理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常常出现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或沟通不畅,监理人员无法及时获取施工进展和变更信息,影响了他们对现场的实时监督。此外,一些施工单位对监理工作持消极态度,认为监理工作只是“形式化”,不愿意配合监理人员的检查和指导,这进一步削弱了监理的有效性。现场监管流于形式的现象也较为普遍,部分监理人员在现场巡查时,仅进行表面化的检查,没有深入到施工工艺和质量细节,这使得潜在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1.3监管程序不完善
监理工作中的监管程序往往也不完善,许多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并未严格遵循国家或行业规定的程序进行监理工作,导致监理工作的执行和监督环节缺失。例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监理计划、监理日志、质量检验报告等文件管理混乱,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流程。这种制度上的漏洞使得监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全面覆盖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导致了工程质量隐患增加。
2建筑钢筋混凝土工程监理改进措施
2.1加强智能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地采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这为钢筋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思路、新手段。智能化技术应用会大幅提高监督管理工作效率与精度,如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及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时地处理与分析大量施工数据,迅速发现潜在质量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的运用还能够实现钢筋混凝土施工期实时监控与远程控制,保障施工质量稳定与可控。采用信息化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钢筋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透明度与可追溯性。构建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对施工数据进行实时上传、储存以及共享,从而使各级管理人员能够时刻了解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状况。同时信息化手段也能对质量问题进行快速追溯,并追究责任,从而为质量事故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2.2提高监理人才队伍综合素养
2.2.1加强协调沟通能力
监理人才应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各方保持良好沟通,形成合力。监理工作中应引导监理人员主动沟通协调,确保各方利益平衡。同时,要培养监理人员的利益平衡能力,使其能够在监理工作中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监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合同管理能力,熟悉合同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在日常工作中,监理人员需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具备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保持冷静、理智的工作状态,有利于监理工作的开展。
2.2.2具备多元化专业知识
钢筋混凝土工程监理人才应具备扎实的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继续教育与培训,使监理人才掌握最新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技术动态和规范要求。同时,鼓励监理人才学习跨学科知识,如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等,提高综合素养。监理单位应注重监理人才的实践经验积累,通过参与各类建筑工程监理项目,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此外,监理单位需要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建筑工程监理专业人才。
2.3加强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力度
施工现场控制问题是影响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加强现场监督管理是提高监理工作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举措。首先,必须强化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的存在感,确保监理人员能够实时跟进施工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中的各类问题。例如,可以规定监理人员在施工关键环节必须全程驻场,尤其是在钢筋布置、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监理人员需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详细检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同时,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推动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明确施工单位的配合义务,确保施工方能够积极配合监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准确的施工信息,并及时响应监理人员提出的整改意见。此外,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质量监督机构,进一步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形成多层次的监督网络,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监理单位还应加强与施工方的沟通与协调,避免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质量问题或工期延误。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施工协调会,及时通报施工进展、质量问题和设计变更情况,确保各方都能掌握最新的施工动态。
结语
为了加强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进度,需要强化监管措施,有效地应用监理技术进行各项工作,显著提升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力度,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完工,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赖凯航.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措施[J].中国住宅设施,2023(11):94-96.
[2]邢宝新.房屋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2):196.
[3]张华.建筑钢筋混凝土工程监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石材,2022(1):86-88.
[4]刘志尚.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监理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地名,2021(2):0166-0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