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优化与健康促进策略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谢师思

赣州市应急事务保障中心

摘要

矿山工程安全管理是保障矿业生产安全、维护从业人员健康的关键环节。随着矿业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已难以满足现代矿山生产的需求。本文深入分析矿山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与不足,探讨优化策略,并结合健康促进理念,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与措施。通过对矿山安全管理与健康促进的系统研究,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安全管理体系,为矿山行业的安全生产与从业人员健康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矿山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优化;健康促进

正文


引言

矿山工程作为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其安全生产与从业人员健康一直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高强度的作业环境下,矿山工程安全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与管理理念的更新,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逐渐暴露出诸多不足。与此同时,从业人员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因此,优化矿山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并结合健康促进策略,不仅是保障矿业生产安全的需要,更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将从矿山安全管理现状入手,深入探讨优化策略,并结合健康促进理念,提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一、矿山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一)传统安全管理体系的特点与不足

传统矿山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多以事故事后处理为核心,缺乏对潜在风险的主动识别与预防。这种被动式管理模式导致安全管理始终处于滞后状态,难以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矿山安全管理的被动性还体现在对作业人员行为的管控上,多依赖于规章制度的约束,而缺乏对人员行为模式的深入分析与引导。这种管理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使得事故隐患始终存在。

(二)矿山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矿山开采过程中,复杂的地质条件是导致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矿山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存在断层、褶皱、岩溶等地质现象,这些地质构造不仅增加了开采难度,还可能引发顶板冒落、片帮、透水等安全事故。在深部开采中,地应力的增加使得岩体稳定性降低,进一步加剧了安全风险。此外,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质条件的扰动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地面塌陷、滑坡等,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二、矿山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优化策略

(一)构建基于风险预控的安全管理体系

矿山工程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于对风险的有效识别与精准评估。风险识别需结合矿山地质条件、开采工艺及设备运行状态,采用系统化的识别方法,如故障树分析(FTA)和事件树分析(ETA),全面梳理潜在风险源。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应重点识别岩体稳定性风险;对于机械化开采作业面,需关注设备故障与人员操作失误风险。风险评估则应引入定量分析方法,如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将风险等级量化,为后续预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定期更新风险数据库,确保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动态性和时效性,为矿山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基于风险识别与评估结果,矿山工程应实施针对性的风险预控措施。对于高风险区域,采用工程措施加固岩体、优化支护设计,降低地质灾害风险;在设备运行环节,引入预防性维护策略,依据设备运行数据制定维护计划,减少设备故障率。

(二)引入智能化安全管理技术

智能化技术为矿山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在矿山关键区域部署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地质参数、设备运行数据及作业环境信息,如顶板压力、瓦斯浓度、设备温度等。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共享,结合数据分析算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与分析,一旦数据超出安全阈值,立即触发预警机制。预警信息可通过多种渠道(如短信、语音广播)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确保风险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处理,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大数据技术为矿山安全管理提供了深度分析能力。通过对矿山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能够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与风险规律。例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设备故障数据,找出故障发生的关联因素,为设备维护提供依据;通过对历史事故数据的分析,总结事故发生的共性特征,优化安全管理制度。大数据技术还可用于人员行为分析,通过分析作业人员的操作数据,识别不安全行为模式,为安全培训与教育提供精准方向,提升矿山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矿山工程健康促进策略研究

(一)健康促进理念在矿山工程中的应用

矿山工程中的健康促进旨在通过系统性干预措施,提升从业人员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减少职业病发生率,降低因健康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风险。其核心内涵包括职业健康保护、工作环境优化以及员工健康意识提升。职业健康保护强调从源头上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损害,如粉尘、噪声、化学毒物等;工作环境优化则关注矿山作业现场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通过改善通风、照明、温度等条件,降低环境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员工健康意识提升则通过教育和培训,增强员工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使其主动参与健康管理。

健康促进与矿山安全管理具有内在联系,二者相辅相成。职业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员工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例如,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可能导致员工听力受损,进而影响其对安全指令的接收和反应能力。因此,将健康促进融入安全管理,能够从源头上降低安全风险。通过建立健康监测与安全风险评估的联动机制,将员工健康数据纳入安全管理体系,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定期开展职业健康体检,结合体检结果调整员工工作岗位或优化作业环境,确保员工健康与矿山安全的双重保障。

(二)矿山从业人员健康促进措施

职业健康教育是矿山健康促进的关键环节。针对矿山作业环境复杂、职业危害因素多样的特点,设计系统化的职业健康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应涵盖职业危害识别、防护措施、应急处置以及职业病防治知识。例如,针对粉尘危害,培训内容应包括粉尘的来源、危害机制、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以及粉尘监测方法。培训方式应结合理论讲解与现场实操,确保员工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此外,定期组织职业健康知识竞赛和模拟演练,强化员工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其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工作环境是影响矿山从业人员健康的重要因素。矿山企业应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入手,改善工作环境。技术方面,通过优化通风系统设计,降低井下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采用低噪声设备或对现有设备进行降噪改造,减少噪声对员工听力的损害;改进照明系统,确保作业面有足够的光照强度,降低因视觉疲劳引发的安全事故风险。管理方面,建立严格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各项指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同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确佩戴和使用,从源头上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

结论

通过对矿山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的深入分析与优化策略的探讨,结合健康促进理念的引入,本文提出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优化后的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矿山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与主动性,同时为从业人员的健康提供保障。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矿山生产风险,也为矿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吴钊.基于超前支护的矿山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优化探讨[A]2024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智慧建筑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五)[C].《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2024:2.

[2]郭瑞东.露天矿山工程开采技术及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3,(15):91-93.

[3]高贵兵.矿山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J].能源与节能,2022,(03):160-1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