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中水稳基层裂缝的防治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马洪亭 王旭峰

菏泽高新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省菏泽市 274000

摘要

公路工程施工中,水稳基层裂缝的防治是确保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水稳基层裂缝的防治为主题,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和工程实践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常见的水稳基层裂缝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主要原因包括材料性能不良、施工质量不合格以及环境因素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关键的防治措施包括优化材料选择、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合理设计和施工工艺、加强路基排水和环境管理等。通过采取综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稳基层裂缝的发生,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关键词

公路工程,水稳基层,裂缝,防治措施,质量控制

正文


引言:

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于社会交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公路施工中,水稳基层裂缝的出现给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水稳基层裂缝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通过优化材料选择、强化质量控制、合理设计和施工工艺,以及加强路基排水和环境管理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减少裂缝的发生,提升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本文将为公路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一、水稳基层裂缝的频繁出现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水稳基层裂缝的频繁出现是公路工程中一个严峻的问题,对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水稳基层作为公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裂缝问题已成为工程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隐患。水稳基层裂缝会缩短道路的使用寿命。裂缝的形成导致水稳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下降,使得路面承载能力减弱。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和重型车辆的行驶,裂缝会逐渐扩展和扩大,加剧路面的破坏,最终导致修复和维护成本的显著增加。水稳基层裂缝会对交通安全产生严重威胁。裂缝会使道路表面变得不平整,给行驶的车辆带来颠簸和摩擦力的不稳定性,增加了车辆失控和事故发生的风险。特别是在雨天或冰雪天气条件下,裂缝中积水或结冰更容易导致车辆打滑和行驶不稳,给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带来潜在威胁。造成水稳基层裂缝频繁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先,材料性能不良是导致裂缝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和抗水浸透性不达标,容易在长期受重压和湿润环境作用下发生裂缝。其次,施工质量不合格也是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施工过程中的疏忽、不当操作和技术不过关会导致基层的压实不均匀、厚度不一致等问题,为裂缝的生成提供了条件。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水分侵入和地基沉降等也会对水稳基层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加剧裂缝的形成。

针对水稳基层裂缝问题,需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在材料选择上,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选择质量稳定、抗冻性能好的材料,并进行充分的试验验证。其次,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基层的均匀压实和正确厚度。此外,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工艺也是关键。例如,采用适当的铺设厚度和施工温度,合理控制压实密实度,避免过度压实和过早开通交通。另外,加强路基排水和环境管理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以减少水稳基层受到湿润环境的影响。

二、水稳基层裂缝形成的原因及其分析

水稳基层裂缝的形成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主要涉及材料性能、施工质量和环境因素等方面。深入分析这些原因对于理解裂缝形成机制、采取相应措施以及提高公路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材料性能不良是导致水稳基层裂缝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和抗水浸透性对基层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水稳基层材料的配合比例不当、含砂率过高、粒径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存在,会导致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下降,易于形成裂缝。此外,材料的抗水浸透性差也会使水分进入基层,引发裂缝的形成。施工质量不合格是水稳基层裂缝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基层施工过程中,如果压实不均匀、厚度不一致,会导致基层内部应力分布不均,从而形成裂缝。此外,施工过程中的疏忽、不当操作和技术不过关也会对基层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浇筑温度不当、摊铺厚度超标、摊铺速度过快等都可能导致基层的不均匀和质量问题,为裂缝形成提供了条件。环境因素也是水稳基层裂缝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变化是影响基层裂缝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长期的温度变化会引起基层的收缩和膨胀,从而产生内应力,导致裂缝的形成。此外,水稳基层的排水性能也会对裂缝形成起到重要影响。如果基层排水不畅,积水会加剧基层材料的软化和弱化,进一步促使裂缝的发生。地基沉降、土壤膨胀等因素也会对基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为裂缝形成提供条件。

水稳基层裂缝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材料性能不良、施工质量不合格和环境因素是主要原因。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裂缝的形成,应注重优化材料配合比例、提高材料的抗水浸透性,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基层的均匀压实和正确厚度,合理设计和施工工艺,加强基层排水和环境管理等。深入分析和理解这些原因对于指导工程实践、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水稳基层裂缝的防治措施与策略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稳基层裂缝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和策略,从材料选择到施工工艺,全方位提高基层的抗裂性能和稳定性。优化材料选择是防治水稳基层裂缝的重要措施之一。应选择质量稳定、抗冻性能好的水稳基层材料,并进行充分的试验验证。在材料配合比例上要科学合理,控制石料的含砂率和粒径分布,确保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添加剂的应用也可以改善材料的抗水浸透性和抗裂性能。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是防治水稳基层裂缝的关键环节。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基层压实质量的监督和检测,确保压实均匀、密实度适当。合理控制摊铺厚度和温度,避免过度压实和过早开通交通。此外,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合理设计和施工工艺也是防治水稳基层裂缝的重要策略之一。在设计阶段,应考虑到基层的荷载特性、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基层的厚度和配筋方式。在施工工艺上,要控制好摊铺速度和温度,保持良好的质量稳定性。此外,采用适当的缝口处理和渗透层材料,能有效防止裂缝的扩展和深化。加强路基排水和环境管理也是防治水稳基层裂缝的重要措施。保持基层的良好排水性能,确保雨水及时排除,减少水分对基层材料的影响。此外,合理选择施工时间,避免在高温、高湿或冰雪天气施工,减少环境因素对基层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针对水稳基层裂缝问题,需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措施。优化材料选择、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合理设计和施工工艺,以及加强路基排水和环境管理等都是防治水稳基层裂缝的重要策略。通过全面、系统地实施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水稳基层裂缝的发生率,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为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做出贡献。

结语:

水稳基层裂缝的防治是公路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通过深入分析裂缝形成的原因,我们了解到材料性能不良、施工质量不合格和环境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裂缝的发生,我们提出了优化材料选择、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合理设计和施工工艺、加强路基排水和环境管理等防治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为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云松, 董亚斌. 水稳拌合料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9, 17(3): 60-67.

2. 张建中, 刘震, 张杰. 水稳拌合料基层裂缝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J]. 交通工程技术与创新, 2018, (1): 114-1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