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采高工作面液压支架受力分析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李平

山西吕梁离石王家庄煤业有限公司

摘要

一次采全高综采工艺在全国各大型煤企已开始应用,为了最大程度学习大采高技术,推广至兄弟单位使用新技术,公司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多次外出学习参观。本文以寺河矿6301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研究对象,分别在工作面上、中、下三个区域布设监测液压支架,供掌握寺河矿大采高工作面初采时的矿压规律之用。监测显示,6301采面初采时基本顶初步来压步间距约为25米,循环来压步间距约为16.2米;采面所有水力支承平均初撑力4605千牛,额定初撑力58.2%;液压支座在基础顶置初压时最大负载不超过11000KN。


关键词

大采高;初采;矿压监测;来压步距

正文


1  工程概况

    寺河矿东六盘区6301采面平均煤层厚5.72米,煤层平均倾角6°,煤层高6.0米,采用一次采全高方式,对3#煤层进行了采面切割。工作面倾斜长度为295.9 m,走向长度为1466.9 m6301工作面顶底板情况见表1

1  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物理性质

基本顶

泥岩

2.0

浅灰至深灰色,岩芯呈块状及短柱状,贝壳状断口,含植物化石,上层多呈浅灰色,下部多呈深灰色

软弱~半坚硬岩类

直接顶

砂质泥岩

3.7

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夹煤纹及细粒砂岩条带,含不完整植物化石

软弱~半坚硬岩类

伪顶

炭质泥岩

0~0. 3

黑色,含植物化石,随采掘脱落

软弱~半坚硬岩类

直接底

泥岩

0.68

浅灰至深灰色,岩芯呈块状及短柱状,贝壳状断口,含植物化石,上层多呈浅灰色,下部多呈深灰色

软弱岩类

基本底

粉砂岩

0.8

灰白色,胶结物为钙质,以韵律层理为主

半坚硬岩类

2  工作面矿压监测

2.1  监测布置方案

6301工作面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监测区域,共计布置17个测点[1-2],监测点布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1  6301工作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2.2  支架阻力

1)支架初撑力

2  初撑力统计表

位置

支架

初撑力/kN

占额定比例

总均值/kN

占额定/%

最大

最小

均值

小平均



上部

5#

8871

547

3856

3847

48.7%

4605 kN

58.2%

15#

5926

1076

2990

37.8%

25#

8907

1041

5376

67.9%

35#

8359

1023

3166

39.9%

中部

45#

10546

1587

6648

4816

83.9%

55#

10529

1340

5904

74.6%

65#

9983

1199

5517

69.7%

75#

10164

864

5225

65.9%

85#

8378

653

2583

32.6%

95#

9542

1041

4311

54.5%

105#

9029

1041

4745

59.9%

115#

7910

529

2629

33.2%

125#

10529

1041

5781

73%

下部

135#

9065

1023

4624

4889

58.4%

145#

9700

1005

5335

67.4%

155#

9789

1111

4985

62.9%

165#

9383

1041

4613

58.3%

从表2可以看出,平均3847kN的工作面上部液压支承初撑力为48.6%的额定初撑力;中置液压支承平均初撑力4816千牛,额定为60.1%;下部液压支承平均初撑力为4889千牛,额定为61.7%采面全部液压支承平均初撑力为4605kN,额定初撑力为58.2%

2)支架末阻力

从表3可以看出,采面上部液压支承平均循环末阻力为5337千牛,中部液压支承平均为5496千牛,下部液压支承平均为5495千牛,整个采面液压支承平均为5443千牛。液压支架在工作面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平均循环阻力没有明显的区别。从表3和图2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工作面上的液压支承具有较大的循环末端阻力分布范围,总体上较为集中,在5000-9000KN之间分布了绝大多数的液压支承循环末端阻力。

3  支架循环末阻力统计表

工作面位置

支架号

平均循环末阻力值/kN

平均/kN

总平均/kN

工作面机头

5#

5243

5210

6013

15#

4338

25#

6603

35#

4657

工作面中部

45#

8484

6212

55#

7284

65#

6866

75#

6260

85#

3249

95#

5643

105#

6189

115#

3908

125#

8024

工作面机尾

135#

6139

6369

145#

7263

155#

6691

165#

5385

 

2  工作面倾向方向支架平均末阻力曲线

3)支架左右柱受力

4  支架左右柱受力统计表

架号

左柱

右柱

差额百分比/%

均值/% 

总均值/%

上部

5#

1924

1687

12.3

59.2

42.7

15#

346

2600

86.7

25#

4217

866

79.4

35#

985

2363

58.3

中部

45#

2614

4253

38.5

40.2

55#

2455

3675

33.2

65#

2763

2479

10.3

75#

2666

2497

6.1

83#

326

1221

73.3

95#

1394

2939

52.6

105#

2377

1241

47.8

115#

2572

174

93.2

125#

3206

3429

6.5

下部

135#

2231

1996

10.5

31.8

145#

3439

2628

23.6

155#

2858

2113

26.1

165#

2849

947

66.8

由表4统计数据可知,工作面上部液压支架左右柱差值为59.2%;下部液压支架左右柱差值为31.8%;中部液压支架左右柱差值为40.2%;整个工作面液压支架左右柱压力差值平均为42.7%

工作面液压支架左右柱整体受力不均衡,除5#65#75#125#135#受力较均衡外,其余液压支架左右柱出现显著的受力不均现象,差额百分比最大达到93.2%,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顶底板不平,致使液压支架处于偏心受载[3-4]

从表4统计看,作业面上液压支承左柱与右柱相差59.2%;下部液压支座与左右立柱差值为31.8%;中置液压支承左右柱相差40.2%;全作业面液压支承压力差值平均为左立柱和右立柱的42.7%

工作面液压支架左、右柱受力总体不均衡,除5#65#75#125#135#受力相对均衡外,其余液压支架左、右柱受力不均现象显著,最大相差百分比达93.2%,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顶板与底板不平,造成偏心负荷时液压支架受力受力受力不均[3-4]

3  来压分析判定

5  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参数统计

支架

来压判定载荷/kN

动载系数

持续时间/h

来压步距/m

5#

7516

1.43

50.3

24.5

15#

5448

1.26

18.5

33.3

25#

8927

1.35

32.2

32.5

35#

6335

1.36

14.1

23.7

45#

10883

1.28

12.1

30.8

55#

9241

1.27

15.1

29.5

65#

8855

1.29

11

33.6

75#

9055

1.45

12.5

35

85#

5108

1.57

39.2

30.4

95#

7527

1.33

24

25.1

105#

7988

1.29

11.9

22.2

115#

5485

1.40

20.9

19.5

125#

10293

1.28

13.8

35.4

135#

8607

1.40

33.9

25.8

145#

9011

1.24

17.3

22.5

155#

9079

1.36

31.3

25.9

165#

7496

1.39

50

28.9

6301工作面自2020317日开始回采,321日基本顶初次来压,来压步距约25 m左右,来压明显;6301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持续时间中部最短为11 h,上部次之为14.1 h,下部时间最长为17.3 h6301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期间,液压支架最大载荷未超过11000 kN

经过对这17个压力子站的工作阻力曲线的数据统计和加工分析,我们知道,6301工作面上部的顶来压步距离的极小值为10米,极大值为25米,平均值为17.1米;6301作业面中间的顶来压步距离极小值11米,极大值25米,平均值16.2米;6301作业面下部顶最小压步距离12米,最大压步距离19米,平均压步距离15.4米;6301的压步距离平均值为16.2米,在整个作业面上为一个顶周期。

4  结论

(1) 6301整个工作面全部液压支架初撑力平均为4605 kN为额定初撑力的58.2%;整个工作面全部液压支架平均循环末阻力为5443 kN;整个工作面全部液压支架左右柱压力差值平均为42.7%

(2) 6301初采期整个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约为25 m,周期来压步距平均约为16.2 m

参考文献

[1]郭恩超.寺河矿综采工作面初采瓦斯不稳定涌出治理实践[J].煤矿现代化,2020(03):95-97.

[2]刘剑,鲁建国.苏家沟煤矿浅埋深厚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Z1):144-145.

[3]张亮,赵铁林,郭英杰,李军.煤层群开采下部煤层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分析[J].煤炭技术,2018,37(10):81-83.

[4]杜龙飞,赵铁林,薛吉胜,樊克松.16 m层间距下部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分析[J].能源与环保,2019,41(10):153-15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