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检测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探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孙科伟

河北中权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

本文深入探究桩基础检测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详细阐述了静载实验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和钻芯取样法等常见检测方法的原理、操作要点,并从检测前准备、检测过程操作规范以及检测后的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等方面探讨了注意事项,旨在为桩基础检测工作提供全面的理论参考,以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

桩基础检测;基本方法;注意事项

正文


引言

桩基础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基础形式,因其能有效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抵抗建筑物的各种荷载,在各类大型建筑、桥梁、港口等工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桩基础施工过程隐蔽性强,受到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桩基础检测成为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深入探究桩基础检测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对于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桩基础检测的基本方法

1.1静载试验法

静载试验法是桩基础检测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它通过在桩顶施加竖向荷载,观测桩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以此来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该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桩的实际承载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中。在进行静载实验时,首先要搭建合理的加载装置,常见的有堆载反力装置和锚桩反力装置。堆载反力装置是利用重物堆放在桩顶上方,通过千斤顶施加荷载;锚桩反力装置则是借助锚桩提供反力,通过千斤顶对试桩施加荷载。加载过程需严格按照规范分级进行,每级荷载施加后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时间,并记录桩顶的沉降量。当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直至达到预定的最大加载量或出现破坏特征。通过对各级荷载下桩顶沉降数据的分析,可以绘制出荷载-沉降曲线,从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静载试验法的优点在于结果准确可靠,但试验周期较长,成本较高,且对现场条件要求较为苛刻

1.2其他检测方法

除静载试验法外,桩基础检测还包含多种其他方法。低应变法是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力,使桩身产生弹性应力波,应力波在桩身中传播时遇到波阻抗变化界面会产生反射和透射,通过检测反射波信号,分析桩身完整性。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能快速对大量桩进行普查,可有效发现桩身的断裂、缩径等缺陷,但对缺陷的具体位置和程度判断存在一定局限性。高应变法与低应变法的原理相似,但激振力更大,使桩土之间产生一定的塑性位移,然后通过采集桩顶的力和速度信号,利用波动理论分析桩身完整性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该方法检测效率相对较高,成本较低,但测试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准确性略低于静载实验法。声波透射法通过在桩身两侧布置发射和接收探头,利用声波在桩身中的传播特性,判断桩身混凝土质量和缺陷分布。该方法对桩身内部缺陷的检测效果较好,但对承载力评估的参考价值有限。

2.桩基础检测的注意事项

2.1检测前准备工作的注意要点

由于桩基础检测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程活动,检测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检测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此,检测人员应提前了解工程的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以及施工记录,明确桩的类型、规格、施工工艺及地质条件等信息,以便为检测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静载试验法、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等,并编制详细的检测方案,包括检测设备的选择、检测点的布置、加载或激振方式的确定等。检测设备的校准和调试也至关重要,所有仪器设备应在检测前进行严格的标定和检查,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符合规范要求。此外,检测现场的环境条件也需要提前评估,包括场地平整度、供电条件、交通状况等,避免因外部因素影响检测的进度和结果。对于需要搭建反力装置的静载试验,还需提前准备足够的堆载物或锚桩,并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2检测过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

在桩基础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风力可能对检测设备和检测结果产生干扰,特别是在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法中,环境噪声可能导致信号失真,同时,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经验也直接影响检测质量,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数据偏差或设备损坏。因此,为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准确性,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检测方案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骤的精确执行。首先,检测人员应熟悉设备操作手册,掌握设备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避免因误操作导致设备故障或数据误差。其次,在加载或激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加载速率和激振频率,避免因加载过快或激振过强导致桩身损伤或数据失真。例如,在静载试验中,每级荷载的施加应均匀、缓慢,并在每级荷载稳定后记录沉降数据,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此外,检测过程中应实时监控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风力变化,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如搭建防风棚或使用隔音设备,以减少环境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最后,检测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注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检测中的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数据异常等,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3检测后的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

检测完成后,检测人员应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剔除因设备故障或环境干扰导致的异常数据。例如,在静载试验中,若某个沉降数据与其他数据相差过大,并且不符合桩的沉降规律,则可能是测量误差或设备故障导致的,应当予以剔除。低应变法和高应变法的数据则需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分析,提取桩身完整性信息,如缺陷位置、类型和程度,并生成相应的检测报告。声波透射法的数据处理需结合声波传播时间和波形特征,判断桩身混凝土质量和内部缺陷分布情况。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并详细记录检测方法、设备型号、检测过程、数据分析结果及结论,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报告内容应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并附上必要的图表和照片,以便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和参考。报告编制完成后,需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和签字确认,确保报告内容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桩基础检测的基本方法涵盖多种类型,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同时各检测环节的注意事项不容忽视,从前期准备、现场操作到后期的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任何一环出现疏漏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未来,应持续加强不同检测方法的融合与创新,结合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开发更加高效、精准的检测手段,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检测标准与规范,使其更贴合实际工程需求,从而为桩基础检测工作提供更为坚实的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韦超林.高承台桩基础多测点低应变检测方法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2022,(17):66-68.

[2]喻永明,喻永军.桩基础检测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J].江西建材,2019,(06):33-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