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中生态小品设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赵萌萌

怀远县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生态小品作为城市公园中的特色设计元素,不仅具备景观美化功能,还能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促进物种的生长与繁殖。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调研,探讨生态小品设计对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影响,总结其在优化生物栖息环境、提升生态效益方面的应用经验,并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设计优化策略。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生态小品设计能够有效增强城市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景观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城市公园;生态小品;生物多样性;景观设计;生态效益

正文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需求的提升,生态小品逐渐成为城市公园设计中的重要元素。生态小品通过其多样化的形式和功能,创造出适宜的微环境,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成为增强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载体。然而,现有的生态小品设计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设计单一、与环境缺乏联动性等问题。如何通过优化生态小品设计有效提升城市公园中的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当前景观设计和生态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

一、生态小品的定义及其生态功能

(一)生态小品的概念及类型

生态小品是指以生态功能为核心,通过景观设计与生态技术结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小型景观设施[1]。这些小品包括植物墙、雨水花园、人工鸟巢、水景设施等,主要分为植被型、水体型和功能型三大类。例如,植物墙利用立体绿化技术提高绿地率,雨水花园通过收集雨水净化环境,人工鸟巢为鸟类提供繁殖空间,这些形式的生态小品都具备显著的生态效益。

(二)生态小品的生态功能

1、改善微气候条件

生态小品通过绿化覆盖和水体蒸发效应,能够显著降低局部气温,缓解热岛效应。例如,在城市公园中设置以高吸水性材料制成的水景设施,可以有效增加空气湿度,营造凉爽的微气候环境。

2、提供栖息地与食物源

植被型生态小品选用多样化的本地植物种群,有助于吸引昆虫、鸟类和其他小型动物,构建完整的生态链。例如,在绿化设计中种植蜜源植物,可以吸引传粉昆虫,促进生物繁殖。

3、促进物种繁殖与扩散

人工巢穴、栖架等设施能够为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提供繁殖空间,同时也方便种子通过动物传播扩散,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二、城市公园中生态小品设计的问题

(一)设计同质化问题

在许多城市公园的生态小品设计中,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美观,忽视了其应具备的生态功能。例如,为了吸引游客,广泛种植外来观赏植物,但这些植物往往缺乏适应本地环境的能力,容易因病虫害或气候变化而枯萎。同时,这种外来植物的引入可能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干扰,如与本地植物争夺资源,或者不具备吸引本地动物的能力,从而削弱了区域生物链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二)与公园整体生态布局缺乏系统性

一些生态小品的设计在孤立的情况下进行,未能充分考虑其与公园整体生态网络的联动效果。例如,小型湿地或人工巢穴等生态小品可能因位置选择不当,无法与周边栖息地形成生态廊道,导致生物迁徙受阻,限制了生物多样性提升的空间潜力。这种缺乏系统性的布局不仅降低了生态小品的功能发挥,还可能浪费公园的整体资源配置。

(三)维护管理不足

生态小品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长期的专业养护。然而,许多公园因维护管理的专业能力不足,导致植被长期缺水或过度修剪,影响其正常生长。同时,水体小品也因清理不及时而出现污染,滋生藻类甚至恶臭,不仅降低了生态效益,还可能对游客的游园体验造成负面影响。维护管理的缺失成为制约生态小品长效发挥生态功能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基于提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小品设计优化策略

(一)优化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与本地化设计

根据城市公园所在区域的地形、气候特点和生物分布情况,合理选择并设计生态小品的形式和材料[2]。例如,在北方寒冷地区,由于冬季温度较低,植物生长周期短,可以采用耐寒的乡土植物墙作为立体绿化的主体,搭配适应严寒环境的地被植物。为了有效应对积雪覆盖带来的不便,还可设置融雪引导设施,如太阳能加热路径和排水槽系统,避免积雪对植物和小型生物的栖息地造成破坏。

2、构建生态网络

在城市公园的生态小品设计中,通过科学规划和优化空间布局,使其在公园范围内形成一个网络状分布。具体做法是将生态小品分布于不同区域,例如将人工湿地、小型植被岛分布在湖泊周边,而鸟巢和昆虫旅馆则布置在林区边缘区域,建立多个生态节点。通过设置生态廊道,如绿化带和小型步道,将这些孤立的生态斑块连接起来,从而提升区域生态连通性。

3、实现景观美学与生态效益的平衡

在生态小品设计中,将生态功能与景观美学结合是关键环节。一方面,通过融入自然形态的设计元素,如蜿蜒曲折的水体景观,不仅提升了视觉吸引力,还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栖息地[3]。另一方面,在材料选择上,可以使用天然石材和原生态木材,这些材料既符合美学需求,又对环境友好。植被搭配上,建议多层次种植,如高大乔木搭配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视觉上的层次感和生态上的稳定性。

(二)提升系统性生态

1、空间布局

在设计生态小品时,应注重合理的空间布局,使其在城市公园各功能区域间分布均匀,避免因集中布置而对生物栖息地造成干扰或压力。例如,在公园湖泊周边设置湿地小品,通过种植挺水植物(如香蒲、芦苇)和沉水植物(如苦草、金鱼藻),不仅能够为水鸟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还能起到净化湖水的作用。同时,应在设计中为游客留出观赏与休憩空间,例如沿湖设置栈道和观鸟台,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2、生物元素

植物的选择是生态小品设计的核心之一,应充分利用能吸引昆虫和鸟类的多样化植被组合,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韧性。例如,在绿化设计中优先种植蜜源植物,如紫花苜蓿、薰衣草,以吸引蜜蜂和蝴蝶等传粉昆虫;同时种植浆果植物,如火棘、枸杞,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

3、技术手段

现代技术为生态小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通过引入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可在雨季收集降水并储存,用于干旱季节的植被灌溉和小型水景补水。结合植被根系的自然过滤功能,可以显著改善水质,减少城市公园内水资源浪费。此外,采用太阳能供能技术为生态小品提供能源支持,例如太阳能水泵用于水景循环系统,或太阳能照明设备用于公园小品的夜间点缀,这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还能实现生态设计的低碳目标。

(三)提升维护管理水平

在生态小品的后期维护中,引入自动化设备能够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并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例如,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监测的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精准调节灌溉量,既满足植被生长需求,又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此外,通过引入生物水体净化技术,如利用浮床植物和微生物处理系统,可以持续净化水景中的有机污染物,保持水体清洁和生态功能的稳定性。

总结:生态小品设计在城市公园中不仅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还在提升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多样化的生物元素选择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增强生态小品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实践证明,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能够让生态小品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生态保护,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云波兰.生态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体现[J].现代农业科技,2020,(02):146.

[2]林小花.生态美学理论下的景观设计研究——以郧阳新天地江尚小区景观设计为例[J].福建建材,2021,(07):39-41.

[3]林琳.生态文明理念下景观小品设计在社区公园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产业,2024,(02):71-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