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运用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肖操

江西中煤水利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000

摘要

随着我国矿山开采活动的不断深入,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逐渐增加。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对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了其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及防治效果,旨在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技术;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应用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矿山开采活动日益频繁。然而,矿山开采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严重威胁着矿山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工环地质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等多个领域,其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水工环地质技术概述

1.1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定义

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定义涉及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等多个方面。水工环主要是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的简称。水工环地质是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等地质工程的统称。这表明水工环地质技术不仅仅关注地下水的运动和分布情况,还包括了对地质环境的研究,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勘查技术,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合理的方式确定适合的勘测方案,以免影响地下水位、流沙、溶洞等相关因素。

1.2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发展历程

1961年水环中心成立以来,该中心一直致力于技术方法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坚守技术方法、地质科技创新以及地质调查工作,实现了从水文物探队到水工环公益性地质调查中心的转变。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利科技领域出现了“领跑”领域的不断扩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启动,如“长江流域近千年水资源演变过程数字重构及韧性应对关键技术”项目,标志着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国家层面得到了重视和支持。这类项目的实施有助于解决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水工环地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技术特点

2.1综合性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展现出其综合性的特点。该技术涉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体系。在应用过程中,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地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2系统性

水工环地质技术强调对整个地质环境的综合分析,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的系统性。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该技术不仅关注单一地质灾害的防治,还关注地质灾害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地质环境的变化。通过系统性分析,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出发,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

2.3动态性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注重对地质灾害发生过程的动态监测,为防治提供实时数据。通过对地质环境的长期监测,该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预警信号,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动态监测有助于提高防治工作的针对性,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2.4前瞻性

水工环地质技术通过预测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提前预警,提高防治效果。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该技术能够利用地质模型、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防治工作提供前瞻性指导。通过提前预警,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对矿山安全生产的影响。

3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优势

首先,地质勘察的精确性是水工环地质技术的一大优势。该技术能够对矿山地质条件进行精确勘察,为防治工作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通过对地质构造、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的详细分析,有助于揭示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趋势,从而为防治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其次,水文地质调查的全面性也是水工环地质技术的一大特点。在水文地质调查方面,该技术具有全面性,能够对矿山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系统分析,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这种全面性有助于识别和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为防治措施的实施提供明确的指导。再者,工程地质评价的科学性是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又一优势。该技术能够对矿山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科学评价,为防治工作提供合理的设计方案。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有助于优化防治工程的设计,提高防治效果,确保防治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是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关键优势。该技术能够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为防治工作提供预警信息。通过对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有助于提前采取防治措施,降低灾害损失,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4矿山地质灾害活动的类型

1地震: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地壳板块的相互作用,导致地壳发生断裂、错动,从而产生地震波。矿山地区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可能引发地面裂缝、建筑物破坏等次生灾害。2沉降、塌陷: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矿体被采空,导致上覆岩层失去支撑,产生沉降、塌陷现象。沉降、塌陷可能导致地表建筑物、道路、农田等设施破坏,甚至引发人员伤亡。3滑坡、泥石流: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降雨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边坡失稳,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等特点,对矿山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4岩爆:岩爆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应力集中、岩石强度降低等原因,导致岩石突然破裂、飞溅的现象。岩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事故。5地面裂缝: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矿体被采空,导致上覆岩层产生应力变化,进而引发地面裂缝。地面裂缝可能导致地表建筑物、道路、农田等设施破坏,甚至引发次生灾害。6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地下矿体被采空,导致上覆岩层失去支撑,产生地面塌陷现象。地面塌陷可能导致地表建筑物、道路、农田等设施破坏,甚至引发次生灾害。

5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5.1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震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在矿山区域,地震地址灾害一旦发生,还会引发土壤液化、地震液化、地基沉降等灾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将水工环地质技术应用于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震地质灾害防治中应用可以通过土壤改良和加固来减轻地震灾害影响,水工环地质技术可以利用水泥浆、化学药剂等材料对土壤进行改良和加固,将这些材料填充到土壤孔隙当中,增加土壤的密实性和排水能力,从而提高土壤的抗震性能。或者还可以通过地下注浆、岩土钻孔灌浆等方法将土壤进行固结和加固,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降低地震对土壤的影响。其次,水工环地质技术还可以调节矿山区域的地下水位,进而就能改变土壤的力学性质,减轻地震对土壤的影响。在地震前,可以适当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地下水对土壤的支撑作用,从而减少土壤的液化和沉降风险。而在地震后,可以通过灌注地下水的方式增加土壤饱和度,提高土壤的抗震能力。在地震监测方面,水工环地质技术是可以通过监测地震前后的地下水位、土壤压力等参数变化,可以提前发现地震带来的地质灾害风险,在检测期间若是出现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土壤压力的异常变化等,都可能是地震影响的信号,这些监测数据可以为地震灾害防治提供重要的信息,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最后,水工环地质技术还可以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的预防规划,根据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土壤类型和地震活动带来的影响,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避免在地震易发区建设重要基础设施和居民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可以将地震易发区划为防灾减灾区域,禁止或限制建设易受地震影响的重要设施和人口密集区,从而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5.2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局部坍塌灾害防治的应用

我国矿山的分布比较广泛,在以往矿山运行期间,局部坍塌灾害的发生频率偏高,矿山局部坍塌的发生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和生产设施损失。其中,地下水位的升降往往影响着土壤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在地震或其他地质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的变化可能导致土壤液化、土体松动等问题,增加了局部坍塌的风险。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局部坍塌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地下水位的科学调控,通过对地下水位进行科学调控,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性,可避免地下水位的快速变化,从而减轻地下水对土壤稳定性的影响,降低局部坍塌的风险。地下水位调控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和管理来控制地下水位,保持矿山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另外,在矿山局部坍塌防治中,地质监测和预警至关重要。在地质灾害防治期间,通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土壤变形、地震活动等参数变化,可以提前发现矿山局部坍塌的征兆。例如,地下水位的突然上升或下降、土壤变形的异常等都可能是局部坍塌的前兆,因此,需要矿山地址灾害防治部门结合实际建立地质监测系统,充分融合应用实时监测技术来监测并预警这些异常变化,根据监测数据及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从而减少灾害的危害程度。对于易发生局部坍塌的区域,可以利用注浆、植被覆盖、土木结构物构筑等水工环地质技术,对土壤进行加固来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抗振性,从而有效减少土壤的液化和沉降情况,降低局部坍塌的危险。

5.3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面裂缝防治中的应用

在矿山区域,地面裂缝主要是由地下水流失、地下开采、地震等因素导致,地下水位是地面裂缝形成和扩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土壤会因缺水而收缩,导致地面裂缝的形成和加剧。水工环地质技术可以通过地下水补给或者调节排水,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避免因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面裂缝。同时也可以通过地下水位的调控来改变土壤的水分含量,从而减少土壤的收缩和扩张,降低裂缝的形成和扩展速度。水工环地质技术可以利用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流方向监测等手段对地面裂缝进行监测和预警,定期采集和分析地下水位、地表位移、地震监测等数据,实现及时发现裂缝变化的情况,预警可能的地质灾害,以便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避免灾害损失。另外,水工环地质技术可以利用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化学成分分析、地质构造分析等手段,获取生成地质环境的变化情况和历史的地质灾害记录,对应制定预测模型和评估指标,提前预测可能的裂缝发生区域和时间。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水工环地质技术主要包括GPS技术、地质雷达技术、瞬变电磁法和RS技术等多项科技,现如今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的地震地质灾害、局部坍塌、滑坡和地面裂缝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水工环地质技术的科学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从而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重要支持和助力。而在实际技术应用期间,也要注重结合实际和过往灾害的经验,来对重点灾害进行强化预防,保证水工环地质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结语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水工环地质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和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未来,应继续加强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6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发展趋势

6.1地质大数据平台建设

地质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将成为水工环地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地质数据资源日益丰富。通过整合这些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应用,可以大幅提高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效率和准确性。地质大数据平台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地质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6.2三维可视化技术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通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地质结构、地质构造、地质异常等信息,为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和防治提供有力支持。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提高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决策科学性,降低防治风险。

6.3地质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和监测中的应用将不断深入。借助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全面监测,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预警能力。地质遥感技术有助于提高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时效性,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6.4地下工程地质技术

随着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工程地质技术将成为水工环地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地下工程地质技术主要包括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地下工程地质勘探、地下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地下工程地质问题,可以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6.5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技术

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技术是水工环地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灾害损失。

结语

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明确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以及具体的地质环境情况,从而选择出最为适宜的防治工程措施。结合地质、水文、环境等多方面的数据,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量化评估矿山地质灾害的风险,为决策者提供风险参考。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提高灾害防治的效率和准确性,更能为矿山开采和生态环境提供更为稳固的保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水工环地质技术将在未来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封进勃.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4):225-227.

[2]王凯,张立.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1(20):233-234.

[3]唐勤.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4):97-9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