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桩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谢飞龙

130131198810035412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的开发日益增多,深基坑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深基坑支护桩技术作为保障基坑稳定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应用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为深基坑支护桩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指导,以期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促进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深基坑支护桩技术;应用策略

正文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桩技术的应用对于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城市空间的日益紧张,深基坑工程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对支护桩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深基坑支护桩技术的应用策略,对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支护桩的类型与特点

1.1钢支撑桩

钢支撑桩因其高强度、良好的延展性和易于安装的特点,在深基坑支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类型的支护桩通常由H型钢、钢管或钢板桩组成,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抵抗土压力和地下水压力。钢支撑桩的安装相对快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快速组装,适应性强,能够根据基坑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调整。然而,钢支撑桩的成本相对较高,且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发生腐蚀,需要采取防腐措施。

1.2混凝土支撑桩

混凝土支撑桩以其成本效益高、耐久性强和维护需求低的特点,在深基坑支护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种支护桩通常采用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桩,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土压力。混凝土支撑桩的施工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较长的养护时间,但其结构稳定性好,能够提供长期的支护效果。此外,混凝土支撑桩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与地下水控制措施结合使用,有效控制基坑内的水位。

1.3预应力锚杆桩

预应力锚杆桩是一种结合了锚杆和桩基的支护技术,它通过在桩体中施加预应力来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这种支护桩的特点在于其能够有效地将土压力传递到更深的土层中,从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预应力锚杆桩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精确控制预应力的施加和锚固效果。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较大的支护力,同时减少支护结构的体积和重量,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然而,预应力锚杆桩的施工成本较高,且对施工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2.支护桩的设计原则

2.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支护桩设计中的首要考虑因素。设计时必须确保支护桩能够承受预期的土压力、水压力以及可能发生的其他荷载,如地震力、车辆荷载等。这意味着支护桩的尺寸、材料强度、连接方式以及整体稳定性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计算和验证。设计中还需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土体塌陷、支护结构失稳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此外,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确保支护桩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结构的安全性。

2.2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要求支护桩的设计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这包括选择成本效益高的材料和施工方法,优化支护桩的尺寸和数量,以及减少不必要的结构复杂性。设计时还需考虑整个工程的生命周期成本,包括材料采购、施工、维护和拆除等各个阶段的费用。通过综合考虑成本和性能,设计出既经济又实用的支护桩方案。

3.深基坑支护桩技术应用策略研究

3.1设计优化策略

3.1.1基于地质条件的支护桩选型

由于基础地质的复杂性,因此在进行支护方案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地质勘察工作。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要全面具体地进行基坑地质情况的勘查。只有在全面掌握基坑地质条件信息的基础之上,才能够选择出最合适的支护方案。设计优化策略首先要求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包括土层的分布、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及流动情况等。根据这些信息,选择最适合的支护桩类型。例如,在软土地区,可能需要使用钢支撑桩或预应力锚杆桩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而在硬土或岩石地区,混凝土支撑桩可能更为合适。此外,还需考虑地质条件的动态变化,如季节性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确保支护桩选型能够适应这些变化。

3.1.2动态设计与施工调整

深基坑支护桩的设计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应持续监测土体和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设计方案。这种动态设计策略可以确保支护桩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最佳的支护效果,同时减少因设计不当而导致的工程风险。例如,如果监测数据显示土体变形超出预期,可能需要增加支护桩的数量或改变其布置方式。动态设计与施工调整要求设计团队与施工团队紧密合作,确保设计方案的灵活性和施工的及时性。

3.2施工管理策略

3.2.1施工前的充分准备

施工前的充分准备是确保深基坑支护桩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这包括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周边环境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同时,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施工流程和安全规范。此外,施工前的准备还包括对施工设备和材料的检查与准备,确保所有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材料符合设计要求。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如土体塌陷、地下水涌出等。

3.2.2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核心。这要求施工团队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例如,对于支护桩的打设,需要精确控制桩的位置、深度和垂直度;对于混凝土浇筑,需要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速度。同时,施工过程中应实施动态监测,包括对土体变形、支护结构位移等的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此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事故预防等。

3.3技术创新策略

3.3.1新型支护桩技术的研发

技术创新是推动深基坑支护桩技术发展的关键。研发新型支护桩技术旨在提高支护结构的性能、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适应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这包括开发新型材料,如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的复合材料;设计新型结构,如自适应支护桩、可回收支护桩等;以及探索新的施工方法,如无振动、无噪音的静压桩技术。新型支护桩技术的研发需要跨学科的合作,结合土木工程、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推动支护桩技术的创新。

3.3.2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深基坑支护桩施工的重要趋势。通过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在施工前进行虚拟设计和施工模拟,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施工中的变更和返工。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如土体位移、支护桩应力等,实现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此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分析监测数据,预测潜在的风险,并自动调整施工策略。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使深基坑支护桩施工更加高效、安全和智能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支护桩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对于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设计优化策略,可以确保支护桩的选型和布置更加合理;通过施工管理策略,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精细化控制;通过技术创新策略,可以推动支护桩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志斌.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居业,2024,(04):199-201.

[2]张逸平.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桩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4,(11):101-103.

[3]李宗智.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桩技术应用策略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3,(06):51-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