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优化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成本核算
正文
引言
现今,国家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建筑行业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行各业的法律意识都在不断增强,而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施工成本逐渐透明。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利益,相关人员应该从建筑工程造价和项目成本核算角度出发,准确地把控项目成本,以便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1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按照其性质和发生地点进行分类归集、汇总以及核算,从而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同时分别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在建筑施工项目中,成本核算包含多种要素。人工成本核算涉及到项目中各类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支出;材料成本核算包括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损耗等费用;机械成本核算涵盖施工机械设备的购置、租赁、维修保养、燃料消耗等方面的费用。它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准确的成本核算,企业能够清晰地了解资源的消耗情况,为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可靠的依据。
2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核算体系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项目的核算口径不一致,导致数据缺乏可比性。核算流程也往往不够规范,环节之间衔接不紧密,存在随意性。成本数据准确性堪忧,数据收集方法较为落后,多依赖手工记录,信息化程度低,容易出现疏漏。同时,人为因素影响显著,工作人员的疏忽、故意误报或者估算不准确等都会造成数据误差。再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核算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和建筑工程相关规范缺乏了解。而且,他们缺乏足够的成本管理意识,只注重核算结果而忽视对成本的管控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没有专门的监督体系对核算过程进行全面把控,外部监督也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3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优化策略
3.1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
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是准确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企业应制定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明确规定各项成本的分类、核算方法以及核算周期等内容。例如,对于材料成本,要详细规定不同类型材料的计价方式,是按照实际采购成本还是计划成本核算,以及材料运输费、保管费等如何分摊计入成本。规范成本核算流程,从成本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成本的计算、分析以及最终的报告,每个环节都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例如,在数据收集环节,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施工部门负责提供工程量和材料使用量等数据,采购部门负责提供材料价格等信息,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建立成本核算流程的审核机制,定期对核算流程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流程中的不合理之处,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3.2强化成本数据收集与管理
准确的成本数据是成本核算的关键,积极采用先进的数据收集技术,例如,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它可以集成建筑项目的各种信息,包括三维几何信息、工程进度信息以及成本信息等,通过BIM模型能够准确获取工程量、材料用量等数据,减少人工测量和统计的误差。同时,利用物联网设备对施工现场的设备运行状况、材料库存等进行实时监控,自动采集相关数据并传输到成本核算系统。加强对成本数据的管理,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验证,对于异常数据要及时进行调查和修正。同时,建立数据存储和备份制度,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影响成本核算工作。
3.3提升核算人员专业素质
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的质量,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企业应定期组织成本核算人员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包括建筑工程知识、成本会计知识、工程造价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例如,邀请行业专家讲解最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和相关政策法规,提高核算人员的理论水平。同时,鼓励核算人员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如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等,通过考试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增强成本管理意识,通过开展成本管理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活动,让核算人员深刻理解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将成本管理理念融入到成本核算工作中,核算人员不仅要准确计算成本,还要关注成本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3.4引入信息化成本核算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成本核算系统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适合企业自身需求的成本核算软件,该软件应具备强大的功能,能够满足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各种需求,如成本数据的录入、分析、报表生成等功能。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成本核算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例如,系统能够根据预设的成本核算规则自动计算各项成本,减少人工计算的工作量和错误率。同时,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共享,不同部门的人员可以及时获取成本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通过信息化系统还可以对成本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例如通过分析成本数据的历史趋势和不同项目之间的成本差异,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3.5完善成本核算监督机制
有效的监督机制是确保成本核算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在内部监督方面,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成本核算监督岗位,配备专业的监督人员,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监督人员要定期检查成本核算的各项工作,包括数据收集、核算过程、报表编制等,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成本核算进行内部审计,审查成本核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在外部监督方面,企业可以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项目成本核算进行独立审计。第三方审计机构具有专业的审计人员和丰富的审计经验,能够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对成本核算进行审查,发现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问题。此外,企业要积极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送成本核算资料,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符合行业规范和要求。
结束语
强化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对于我国的施工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项目成本管理是一种整体性的、全员性的、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因此,施工企业要及时反馈项目成本的动向,这样才能切实掌握具体可行的措施,保证项目成本的最优化,为促进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艳霞,王伟.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的核算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2,(16):67-69.
[2]王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的核算分析[J].四川建材,2022,48(02):217-218.
[3]张绚丽.建筑工程项目造价与施工成本控制的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2,33(01):202-204.
[4]王云辉,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核算控制系统.河南省,河南秦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21-11-01.
[5]聂婷婷,梁泊.建筑工程造价与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管理探讨[J].居舍,2021,(07):11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