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缓解措施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鲁旭 徐华芳

郑州黄河河务局巩义黄河河务局 ​ 河南立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

水利工程在为人类提供水资源保障和防洪减灾的同时,也可能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文章探讨了水利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缓解措施。通过分析水利工程对水文循环、生物多样性和水质等方面的影响,本文旨在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提供生态友好型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水利工程;区域生态系统;影响;缓解措施

正文


引言

水利工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保障区域水资源供应、支撑农业灌溉、改善航运条件和提供能源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也可能对周边的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改变自然水文循环、影响水生生物栖息地和破坏生物多样性等。因此,如何在确保水利工程效益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是当前水利工程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水利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1.1 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水利工程通过改变自然水流的路径和流量,对区域水文循环产生显著影响。例如,大坝的建设会阻断河流的自然流动,形成水库,这不仅改变了下游的水流量和流速,还可能影响下游地区的地下水补给。水库的蒸发量通常大于自然河流,这可能导致局部气候的变化,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水利工程还可能改变河流的季节性洪水模式,这对于依赖季节性洪水维持生态平衡的河流系统尤为重要。例如,季节性洪水对于河流携带养分至下游湿地和河口地区至关重要,而水利工程可能削弱这一自然过程,从而影响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

1.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栖息地破坏和生境破碎化上。大坝和水库的建设往往导致河流周边的森林、湿地等自然生境被淹没,从而破坏了水生生物和陆地生物的栖息地。水利工程还可能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迁徙路线受阻,影响它们的繁殖和觅食行为。例如,许多鱼类依赖于特定的河流流动模式进行产卵迁徙,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可能阻断这些迁徙路线,导致鱼类种群数量下降。

1.3 对水质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水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质变化和污染物的积累上。水库的静水环境容易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引发水华等富营养化现象,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的健康。此外,水库中的水流减缓,可能导致污染物的沉积,如重金属、农药等,这些污染物可能通过食物链累积,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水利工程还可能改变河流的水温和溶解氧水平,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例如,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对水温和溶解氧水平的变化非常敏感,水利工程导致的水温升高或溶解氧降低可能影响它们的繁殖和生存。

二、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估方法

2.1 影响评估的基本原则

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估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预测性和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估过程基于可靠的数据和科学的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系统性原则强调评估应考虑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影响,包括水文、生物、土壤等,以及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预测性原则要求评估不仅要分析当前的影响,还要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可操作性原则则要求评估结果应能够指导实际的工程规划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例如,在评估水利工程对鱼类迁徙的影响时,应综合考虑鱼类的生活习性、迁徙路线和水利工程的布局,提出具体的生态保护措施。

2.2 评估方法与技术手段

评估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是多样化的,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足迹分析、生态建模、遥感技术等。GIS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水利工程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分布的影响,通过地图和空间数据分析,预测工程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例如,GIS可以帮助识别关键的生态走廊和生物多样性热点,为工程设计提供指导,以避免或减少对这些重要区域的影响。生态足迹分析则评估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消耗,从而评估其可持续性。这种方法通过量化工程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负荷,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来评估工程的环境影响。

生态建模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模拟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预测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这些模型可以模拟不同水文情景下物种的分布、种群动态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为工程的生态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遥感技术则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的影像数据,监测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实时影响。遥感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能够覆盖大范围的区域,并且可以频繁更新数据,为生态监测提供连续的时间序列信息。

2.3 评估过程中的挑战与对策

在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数据的不完整性、评估方法的选择、预测的不确定性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等。数据的不完整性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偏差,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监测和数据收集来提高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工程特点和生态系统特征来确定,必要时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预测的不确定性要求评估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景,并采用敏感性分析等方法来评估不确定性的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则要求在评估过程中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例如,可以通过公开听证会、专家咨询等方式,让当地社区、环保组织和政府部门参与到评估过程中来,共同探讨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和缓解措施。

三、水利工程影响的缓解措施

3.1 生态流量的保障

生态流量的保障是缓解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措施之一。生态流量是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所需的最小水量和流速,它对于保持河流的自然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为了保障生态流量,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中应预留一定比例的水量用于生态目的,而不是全部用于发电、灌溉或其他人类活动。例如,可以通过安装生态泄水闸门或调整水库的运行策略,确保在关键时期释放足够的水量以满足下游生态系统的需求。此外,还需要通过监测和评估来确保生态流量的实施效果,必要时进行调整。例如,某水库通过安装生态流量泄放设施,保证了下游河段在干旱季节也有足够的水量,从而维持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为了进一步提升生态流量管理的有效性,还可以采用先进的水文模型和遥感技术来预测和监控河流的水量变化,以及通过公众参与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生态流量管理计划。

3.2 生态补偿与修复措施

生态补偿与修复措施是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负面影响的重要手段,它们通过人工干预来恢复和保护受损的生态系统。生态补偿可以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实施物种保护计划或提供经济激励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例如,对于因水利工程而受到影响的鱼类种群,可以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来补充其数量,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鱼类通道来帮助它们绕过水坝,完成自然迁徙。生态修复则包括重建河流栖息地、恢复湿地、改善水质等措施,以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例如,某水利工程通过在下游河段种植水生植物、构建人工湿地和设置鱼类栖息地,有效地改善了河流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此外,生态修复还可以通过引入本土物种、控制入侵物种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法,进一步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长期的监测评估,以确保生态补偿与修复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通过这些综合性的生态补偿与修复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3 环境友好型水利工程的设计

环境友好型水利工程的设计是在工程规划和建设阶段就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需要,采用生态友好的技术和方法。这包括采用低影响开发(LID)原则,减少工程对自然水文循环和生物栖息地的干扰。例如,可以采用生态友好的坝型设计,如生态堰坝,它允许鱼类通过并减少对河流流态的改变。在工程布局上,应尽量避免破坏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如湿地和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例如,某水利工程在设计时就考虑了对下游鱼类迁徙的影响,设置了专门的鱼类通道,确保了鱼类能够顺利通过坝区。此外,环境友好型水利工程还应包括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妥善处理,以及对施工噪音和振动的控制,以减少对周边生态系统和居民生活的干扰。通过这些措施,环境友好型水利工程不仅能够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还能够保护和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性,实现工程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水利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影响的案例分析

4.1 国内外水利工程影响的典型案例

在国内外,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案例众多,其中意大利的瓦尔波利切水坝是一个具有启示意义的例子。该水坝建于1950年代,旨在为意大利南部地区提供灌溉水源和发电。然而,水坝的建设导致了当地湿地生态系统的显著变化。原本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多种鸟类和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但水坝的建设改变了水流模式,导致湿地干涸,生物多样性下降。此外,水坝还阻断了鱼类的迁徙路线,影响了当地渔业资源。在亚洲,印度的法克拉德水坝也是一个典型案例。该水坝的建设旨在提供灌溉和发电,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对下游生态系统的影响,导致下游河流的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对农业灌溉和当地居民的生计产生了负面影响。

4.2 案例分析中得出的经验教训

瓦尔波利切水坝和法克拉德水坝的案例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首先,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必须考虑到对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对下游地区水资源量和水质的影响。其次,环境影响评估(EIA)应该在工程规划初期就进行,以识别潜在的生态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缓解措施。此外,跨学科的合作对于理解和解决水利工程带来的生态问题至关重要,需要生态学家、工程师、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等多方的共同参与。最后,公众参与和透明度是确保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应该鼓励当地社区和民间组织参与到决策过程中,确保他们的声音被听到,他们的利益得到保护。通过这些经验教训,未来的水利工程可以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社区参与,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

五、结论

水利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有效的缓解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影响。未来的水利工程规划和建设应更加注重生态保护,采取综合性的管理策略,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

 

 

参考文献:

[1]祁开云.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探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02):241-243.

[2]赵春松.浅谈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区域响应[J].水利天地,2010,(05):46.

[3]温敏霞,刘世梁,崔保山,等.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04):1663-167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