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中的储能技术及其应用案例分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杨树清

​宣城南天电力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泾县创源设计分公司 242500

摘要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探讨了电力工程中的储能技术,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电化学储能等,并分析了这些技术在5G基站、数据中心、冷链物流园区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案例。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电力系统的储能技术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储能技术;电力工程;5G基站;数据中心;冷链物流园区

正文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电力市场的改革,储能技术已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储能技术不仅可以平衡供需矛盾,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还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利用。因此,研究电力工程中的储能技术及其应用案例具有重要意义。

一、储能技术概述

(一)抽水蓄能

抽水蓄能技术,作为当前技术成熟度最高、经济性最优的大规模储能方案,其运作原理精妙而实用。在电网负荷处于低谷的时段,利用多余的电力驱动水泵,将水从低洼地带抽取至位于高处的水库中储存起来,这一过程仿佛是在为电能按下“暂停键”。而当电网进入用电高峰时段,这些被储存在高处的水库中的水便如同蓄势待发的能量源泉,通过水力发电的方式重新转化为电能,为电网提供稳定而可靠的电力支持,实现了电能的“重启”与释放。抽水蓄能电站的储能容量巨大,能够应对电网中大规模的电力需求波动,其循环使用次数多,使用寿命长,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这一技术不仅有助于平衡电网的供需矛盾,减少电力浪费,还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逐渐提高的背景下,有效吸纳和调节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能源的电力输出,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灵活性和稳定性。然而,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并非易事。它受到地理条件的严格限制,必须选择具备合适地形和水资源条件的地区进行建设,这无疑增加了选址的难度和成本。同时,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从规划到投运往往需要数年时间,且投资成本高昂,涉及土地征用、水库建设、发电机组安装等多个环节。尽管如此,抽水蓄能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仍然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着重要力量。

(二)压缩空气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作为大规模电储能领域的一颗新星,正逐渐展现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的电力,驱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至高压状态,并储存在特制的高压容器中。而当电网进入用电高峰时段,这些被压缩的空气便被释放出来,推动透平发电机旋转,从而重新转化为电能,为电网提供额外的电力支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凭借其储能规模大、使用寿命长以及建设周期相对较短等优势,在电力储能领域备受瞩目。与抽水蓄能相比,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不受地理条件的严格限制,选址更为灵活,能够在更广泛的地区得到应用。同时,其建设周期相对较短,能够更快地响应电力市场的需求变化。然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该技术需要大型储气装置来储存压缩空气,这增加了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其次,由于压缩和膨胀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储能效率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此外,如何降低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储能效率,成为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三)飞轮储能

飞轮储能技术,以其独特的储能方式,正逐步成为高功率、短时间放电以及频繁充放电场景下的优选方案。该技术利用高速旋转的飞轮来储存动能,当需要释放能量时,飞轮减速并将储存的动能转化为电能输出。飞轮储能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响应速度快、瞬时功率大,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电能,这对于不间断电源系统、轨道交通以及电网调频等应用场景来说至关重要。同时,飞轮储能系统的寿命周期长,维护成本低,能够在长期运行中保持稳定的性能,降低了用户的运维成本。然而,飞轮储能技术的门槛也相对较高。为了确保飞轮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高精度的制造和装配工艺来支撑。此外,飞轮储能系统还需要采用先进的材料技术,以提高飞轮的强度和耐磨性,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尽管飞轮储能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其成本也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飞轮储能系统的制造和装配过程复杂,需要采用高精度的设备和工艺,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同时,由于飞轮旋转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机械磨损,其能量释放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权衡和考虑。尽管如此,飞轮储能技术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飞轮储能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四)电化学储能

电化学储能技术,作为现代储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池内部不同材料间的可逆电化学反应,实现了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高效转换。这一技术涵盖了锂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以及液流电池等多种类型,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锂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以及低自放电率等显著优势,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高能量密度意味着锂电池能够在有限的体积和重量下储存更多的电能,这对于移动设备或空间受限的应用场景尤为重要。长循环寿命则保证了锂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用户的更换成本。然而,锂电池也面临着成本和安全性的挑战。尽管随着技术的进步,锂电池的成本已经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电池,其成本仍然较高。此外,锂电池存在过热、短路等安全风险,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电池起火或爆炸等严重后果。因此,在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安全性以及性能等因素,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尽管如此,电化学储能技术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电化学储能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储能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一)5G基站+储能

随着5G网络新业务的蓬勃兴起与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了5G基站运行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储能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崭露头角,成为5G基站备用电源的优选方案,为5G网络的稳定运行注入了新的活力。嘉善县县域储能聚合平台正是这一创新实践的杰出代表。该平台通过深度整合全县范围内的174座联通基站与储能用户侧资源,构建了一个高效、智能的电力调度系统。这一系统犹如一个智慧的电力指挥官,能够实时监测各基站的电力需求,精准地调度储能设备的充放电过程,实现了对电力的有序用电和精准管理。在5G基站配备储能系统后,其电力保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即使遇到电网故障或电力波动等突发情况,基站也能迅速切换至储能系统提供的电力保障,确保5G网络服务的持续稳定运行。这不仅为全县的电力供应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还显著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和韧性,为5G网络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电力基础。此外,储能技术的应用还为5G基站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削峰填谷、容量调配等机制,储能系统能够在电网电价低谷时充电,在电价高峰时放电,从而有效地降低了5G基站的用电成本。这一机制不仅有助于5G基站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储能系统还能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储能系统可以释放存储的电能,为电网提供额外的电力支持;而在电网频率波动时,储能系统则可以通过快速响应,调整电网的频率,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5G基站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还为储能技术的应用拓展了新的领域,推动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数据中心+储能

数据中心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核心基础设施,其供电可靠性至关重要。一旦遭遇断电,不仅会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业务中断和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升数据中心的供电可靠性,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储能系统的接入,为数据中心提供了全新的电力保障方案。通过储能系统,数据中心可以在电网故障或电力波动时,迅速切换至备用电源,确保数据中心设备的持续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存储。这不仅增强了数据中心的供电可靠性,还提高了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除了供电可靠性外,储能系统还能通过削峰填谷、容量调配等机制,提升数据中心电力运营的经济性。在电网电价低谷时,储能系统可以充电储存电能;而在电价高峰时,储能系统则放电释放电能,从而降低数据中心的用电成本。此外,储能系统还能为数据中心提供备用容量,以应对突发的电力需求增长,避免了因电力不足而导致的业务中断。以世纪互联储能型数据中心项目为例,该项目通过接入储能系统,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还创造了额外的经济效益。储能系统的应用,使得数据中心在电力运营上更加灵活高效,同时也为电网提供了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实现了双赢。

(三)冷链物流园区+储能

冷链物流园区作为保障食品、药品等新鲜度与品质的关键环节,其日常运营对电力需求极高。冷藏、冷冻设备以及温控系统的持续运行,使得冷链物流园区成为电力消耗的大户。面对不断攀升的电力成本,如何有效降低能耗,成为冷链物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储能技术的引入为冷链物流园区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建设分布式储能系统,冷链物流园区能够在电力需求低谷时,利用储能设备存储电能;而在电力需求高峰或电价较高时段,释放存储的电能以满足园区内的用电需求。这种“削峰填谷”的用电模式,不仅有助于平衡电网负荷,减少电网波动,更能显著降低冷链物流园区的用电成本。以南方电网广西南宁供电局与壮宁冷藏公司签署的分布式储能示范工程建设合作协议为例,双方合作建设的250千瓦/500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示范工程,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该储能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冷链物流园区高峰时段的用电需求,还能在电网电价较低时充电,实现电力的优化利用。据初步估算,该储能示范工程投产后,预计每年能为用户减少综合用电成本约9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此外,储能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推动冷链物流园区的绿色发展。通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冷链物流园区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实现能源的清洁转型。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提升园区的环保形象,还能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储能技术在电力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储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储能技术,探索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潜力,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刘素苹.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分析与实践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4,13(11):3871-3873.

[2]吕倩.虚拟储能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4,13(11):4059-4061.

[3]高易,胡晨曦,郭照琰,等.相变储能材料封装技术研究进展[J/OL].化工进展,1-16[2024-12-03].

[4]张恒,张宇,张庆丰.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2):7-9.

[5]于乐岭,郭师洋.电力工程中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路径与应用实践[J].电工技术,2024,(08):39-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