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景亮

宁夏吉恒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道路桥梁工程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是评估其承载能力的关键手段。阐述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原理、方法,包括试验准备、加载方案等内容,分析其在道路桥梁工程质量评估、安全保障方面的意义,探讨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关键词

道路桥梁工程;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承载能力;工程质量

正文


引言:道路桥梁在交通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其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公众出行与社会经济发展。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作为评估道路桥梁工程性能的有效方法,能够准确获取结构的承载能力等关键信息。然而,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与发展机遇,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1. 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概述

1.1 技术原理

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的原理基于对道路桥梁结构施加静态荷载,然后观测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特性等是评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通过静载荷试验,我们可以模拟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承受的荷载情况。例如,在梁桥中,将已知重量的荷载按照设计要求逐施加到桥跨结构上。当施加荷载时,结构内部会产生应力和应变。应力是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应变则是结构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程度。根据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如胡克定律(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通过在结构关键部位布置传感器,如应变片、位移传感器等,可以精确测量结构的应变和位移。这些测量数据能够反映出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例如,通过测量梁桥跨中的竖向位移,可以了解梁在荷载下的挠曲情况,从而推断梁的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2 主要方法

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有多种检测方法。首先是堆载法,这是一种较为传统且直接的方法。在进行堆载法试验时,需要在道路桥梁的试验部位堆放重物,如沙袋、混凝土块等,以作为施加的静荷载。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能够直观地控制荷载大小。例如在一些小型梁桥的静载荷检测中,可以根据设计荷载要求,精确计算出所需沙袋的数量和堆放位置,从而逐施加荷载并进行检测。同时,堆载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较大的场地来堆放重物,而且荷载的施加过程相对繁琐,效率较低。另一种方法是锚桩法,它主要是利用锚桩来提供反力。在进行试验时,通过在道路桥梁周围设置锚桩,然后使用反力架将锚桩与试验结构连接起来,当对试验结构施加荷载时,锚桩会提供相应的反力。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大量的堆载物,节省了场地空间,并且荷载的施加较为稳定和精确。但是,锚桩法对锚桩的设置要求较高,需要确保锚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否则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还有一种是自平衡法,这种方法是将荷载箱埋设在桩身内部,通过荷载箱上下部分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桩的加载。自平衡法的优点是不需要额外的加载物或反力装置,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工程环境,如在水上桥梁或者场地受限的情况下。

2. 道路桥梁工程静载荷试验检测的准备工作

2.1 试验场地准备

试验场地的准备是道路桥梁静载荷试验检测的重要基础工作。首先,场地的平整度至关重要。对于梁桥试验来说,如果场地不平整,在施加荷载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荷载分布不均匀,进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进行堆载法试验时,若场地存在较大坡度,沙袋等重物可能会发生滑动,使得局部荷载过大或过小。因此,需要对场地进行平整处理,确保在试验区域内高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其次,场地的承载能力也需要进行评估。由于静载荷试验会施加较大的荷载,场地必须能够承受这些荷载而不发生过度变形或破坏。在一些软土地基区域,需要对场地进行加固处理,如采用换填法,将软弱土层挖除,换填为强度较高的砂石等材料,或者采用地基加固桩,提高场地的承载能力。再者,场地的空间要满足试验要求。不同的试验方法对场地空间有不同的要求,如堆载法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堆放重物,锚桩法需要在合适的位置设置锚桩。如果场地空间受限,可能无法按照预定方案进行静荷载试验。

2.2 设备仪器准备

在道路桥梁静载荷试验检测中,设备仪器的准备是确保试验成功的关键环节。首先,传感器的选择与准备是重中之重。应变片是测量结构应变的常用传感器,需要根据试验结构的材料、形状和预期应变范围来选择合适型号的应变片。例如,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梁桥,应选择能够适应混凝土表面特性、具有合适灵敏度和测量范围的应变片。在安装应变片时,要确保其粘贴牢固,与结构表面充分接触,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位移传感器也是不可或缺的,用于测量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情况。根据试验精度要求和结构特点,可以选择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LVDT)位移传感器或全站仪等。LVDT位移传感器具有精度高、线性度好的特点,适合测量小位移;全站仪则可以用于测量较大范围的位移,如梁桥跨中的竖向位移。此外,还需要准备荷载施加设备。对于堆载法,需要准备足够数量的沙袋或混凝土块等重物,并且要确保这些重物的重量准确,质量均匀。在使用锚桩法时,要准备好反力架、加载千斤顶、锚桩等设备,反力架的强度和刚度要满足试验要求,锚桩的规格和埋设深度要符合设计标准。

2.3 人员组织与培训

人员组织与培训在道路桥梁静载荷试验检测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在人员组织方面,需要组建一个专业的试验团队,个团队应涵盖多个专业领域的专业检测人员。试验检测及结构工程师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对道路桥梁的结构特性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根据结构特点制定合理的试验检测方案。例如在梁桥的静载荷试验中,结构工程师可以根据梁的跨度、截面形式等因素确定试验荷载的大小和加载方式。试验检测工程师非常关键,他们负责操作各种加载、测量仪器,如应变片、位移传感器等的安装与测量工作。试验检测工程师需要具备熟练的仪器操作技能和数据采集处理能力,以确保采集到准确的数据。此外,还需要有现场操作人员,他们负责荷载的逐级施加、设备的搬运和现场的安全维护等工作。现场操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严格按照试验检测方案进行操作,确保试验过程的安全有序。在人员培训方面,要对团队成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对于结构工程师,加强对最新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和规范的学习,使他们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案。试验检测工程师需要接受传感器安装、数据采集系统操作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测量精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3. 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在道路桥梁中的应用

3.1 梁桥的静载荷试验

梁桥的静载荷试验是评估梁桥结构性能的重要手段。在梁桥的静载荷试验中,首先要确定试验荷载。试验荷载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梁桥的设计荷载、使用年限、结构现状等因素。例如,对于一座服役多年的梁桥,由于可能存在结构老化、损伤等情况,试验荷载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准确地反映其当前的承载能力。在确定试验荷载后,开始进行荷载的施加。荷载的施加过程要遵循一定的加载程序,一般采用分级加载的方式。这种分级加载可以使梁桥结构逐步适应荷载的增加,便于观察结构在不同荷载等级下的响应。在加载过程中,通过在梁桥的关键部位,如跨中、支座附近等布置应变片和位移传感器,来测量梁的应变和位移。跨中的应变和位移数据能够反映梁的挠曲特性,支座附近的应变数据则可以反映梁与支座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例如,当梁桥承受荷载时,跨中的应变会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大,根据应变数据可以计算出梁的应力,进而评估梁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同时,梁桥的静载荷试验还可以检测梁的刚度。通过测量不同荷载等级下梁的位移,计算出梁的刚度系数,判断梁的刚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此外,梁桥的静载荷试验还能够发现一些潜在的结构缺陷。例如,如果在某个局部区域应变数据出现异常,可能表明该区域存在结构损伤,如混凝土的内部裂缝等。通过梁桥的静载荷试验,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梁桥的结构性能,为梁桥的维护、加固或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3.2 拱桥的静载荷试验

拱桥的静载荷试验对于评估拱桥的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关键意义。拱桥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在静载荷试验中有其特殊的关注点。首先,在试验荷载的确定上,需要考虑拱桥的拱轴线形状、矢跨比等结构参数。拱桥的拱轴线形状不同,其受力特性也有很大差异,例如,抛物线拱和圆弧拱在相同荷载下的内力分布是不一样的。矢跨比是影响拱桥受力的重要因素,较小的矢跨比会使拱桥在竖向荷载下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因此,根据拱桥的这些结构特点来确定试验荷载是非常重要的。在荷载施加过程中,拱桥的加载方式也有其特殊性。由于拱桥存在水平推力,在加载时要确保水平推力的平衡,否则可能会导致拱桥结构的失稳。例如,可以通过在拱脚处设置特殊的约束装置来平衡水平推力。在拱桥的关键部位,如拱顶、拱脚、拱肋等位置布置传感器。拱顶的应变和位移数据能够反映拱桥的竖向承载能力,拱脚的应变数据可以体现拱脚与基础之间的连接性能,拱肋的应变数据有助于分析拱肋的受力状态。在拱桥承受荷载时,拱顶的位移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观测指标。如果拱顶位移过大,可能表明拱桥的刚度不足或者存在结构损伤。同时,通过分析不同荷载等级下拱肋的应变数据,可以判断拱肋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拱桥的静载荷试验还能够检测拱桥结构的整体性。如果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某个部位的应变或位移数据与整体结构不协调,可能意味着拱桥存在局部结构缺陷或者整体性较差的问题。

3.3 斜拉桥的静载荷试验

斜拉桥的静载荷试验是评估斜拉桥结构性能的有效方法。斜拉桥结构复杂,由主梁、斜拉索和索塔等主要部分组成,在静载荷试验时需要综合考虑各部分的相互作用。在确定试验荷载时,要依据斜拉桥的设计荷载、结构体系、斜拉索的布置等因素。例如,斜拉索的布置形式(如单索面或双索面)会影响斜拉桥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布,不同的结构体系(如漂浮体系或半漂浮体系)也会对荷载传递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根据这些结构特点来确定准确的试验荷载至关重要。在荷载施加过程中,要注意斜拉索的索力变化。由于斜拉索是斜拉桥的主要受力构件之一,在施加荷载时,斜拉索的索力会发生改变。通过在斜拉索上安装索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索力的变化情况。同时,在主梁和索塔的关键部位布置应变片和位移传感器。主梁的应变和位移数据能够反映主梁的受力状态和变形特性,索塔的应变数据可以体现索塔的强度和稳定性。例如,在斜拉桥承受荷载时,主梁的跨中应变会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大,根据应变数据可以计算出主梁的应力,进而评估主梁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索塔的顶部位移也是一个重要的观测指标,如果索塔顶部位移过大,可能表明索塔的稳定性存在问题。此外,斜拉桥的静载荷试验还能够检测斜拉桥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斜拉桥各部分之间需要协同工作才能保证整个结构的正常运行,如果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某个部分的应变或位移数据与其他部分不协调,可能意味着斜拉桥存在结构协同性方面的问题。

4. 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的数据分析与结果评定

4.1 数据采集与整理

在道路桥梁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中,数据采集与整理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数据采集工作开始于试验的各个阶段,从荷载施加前的初始状态测量到荷载逐增加过程中的动态数据获取。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传感器,如应变片、位移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分布在道路桥梁结构的关键部位。例如,在梁桥的静载荷试验中,应变片可能被粘贴在梁的跨中底面、支座附近等位置,位移传感器则可能被安装在梁的跨中以及梁与支座的连接处。这些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类型丰富,包括应变值、位移值等,并且数据的精度要求很高。采集到的数据需要及时、准确地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中。数据采集系统要具备足够的通道数,以满足同时采集多个传感器数据的需求,并且要有较高的采样频率,确保能够捕捉到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细微变化。在数据采集完成后,紧接着就是数据整理工作。数据整理首先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去除那些明显异常的数据点。这些异常数据点可能是由于传感器故障、外界干扰等原因产生的。例如,若应变片在粘贴过程中受到污染或者损坏,可能会采集到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的数据。在去除异常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将应变数据、位移数据等分别归类。然后,要对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这些统计数据有助于对数据的整体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此外,还需要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绘制出荷载 - 应变曲线、荷载 - 位移曲线等。这些曲线能够直观地反映出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为后续的结果评定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严谨的数据采集与整理工作,可以为道路桥梁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的结果评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结果评定标准

结果评定标准是道路桥梁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道路桥梁静载荷试验的结果评定,首先要依据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这些规范和标准是在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基础上制定的,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例如,在我国,道路桥梁的静载荷试验结果评定要遵循国家现行的桥梁设计规范等相关文件。在评定结构的承载能力时,要将试验得到的结构应力、应变数据与设计允许值进行比较。如果试验得到的应力值小于设计允许值,且在合理的安全系数范围内,那么可以初步判定结构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例如,在梁桥的静载荷试验中,如果梁的跨中应力计算值小于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梁跨中最大允许应力值,并且考虑到一定的安全系数后仍然满足要求,那么可以认为梁桥在承载能力方面是合格的。在评定结构的刚度时,要根据试验得到的位移数据计算结构的刚度系数,并与设计刚度值进行比较。如果计算得到的刚度系数在设计刚度值的合理范围内,说明结构的刚度满足要求。例如,对于拱桥的静载荷试验,通过测量拱顶的位移计算出拱桥的刚度系数,如果该系数与设计刚度值相近,那么拱桥的刚度是符合要求的。此外,还要对结构的整体性进行评定。如果在试验过程中各个部位的应变、位移数据相互协调,没有出现明显的局部异常现象,那么可以认为结构的整体性良好。例如,在斜拉桥的静载荷试验中,主梁、斜拉索和索塔之间的应变和位移数据相互匹配,没有出现某个部分数据与其他部分严重脱节的情况,那么可以判定斜拉桥的整体性较好。结果评定标准为道路桥梁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提供了明确的判断依据,确保了试验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结束语:道路桥梁工程的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是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支撑。通过深入研究其原理、应用、数据分析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水平,更好地服务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维护,确保道路桥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推动交通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莉萍.道路桥梁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探讨[J].冶金管理,2022,(07):100-102.

[2]王建岳.道路桥梁工程的原材料试验检测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2021,(31):139-140+152.

[3]李帅.道路桥梁工程的原材料试验检测技术研究[J].居业,2021,(08):75-76.

[4]白莉萍.道路桥梁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探讨[J].冶金管理,2022,(07)

[5]赵怀刚,赵强.道路桥梁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探析[J].建筑·建材·装饰,2023(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