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
正文
我国是农业大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不仅要促进农业机械设备应用,发展绿色种植、高产种植、生态农业等新模式,还要加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及做好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农田水利工程既能满足灌溉所需,同时兼顾蓄水、调水、防洪等多种功能,从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情况来看,水利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在增加,包括水系河道沟渠、池库等输水距离长、容量大的工程,以及机井、塘坝、小型泵站、蓄水池等规模小的工程,并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如微灌、喷灌、滴灌、渠道防渗等技术)的应用,甚至构建了智慧灌溉系统。但一些地区仍存在水利工程设备设施老化、功能缺失、水利灌溉系统运输效率低、维修养护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一、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问题分析
(一)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现状
辽宁省东港市现有大型灌区东港灌区1处、中型灌区孤山灌区和小甸子灌区2处、小型灌区8处,有效灌溉面积88.3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78.25万亩;为满足当地灌溉、蓄水、调水、防洪所需,修筑各种桥涵闸、渡槽等主要建筑物6000余座,引水固定渠道5000余公里。为确保灌区水利工程的良好运行、输水畅通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该地区逐渐加大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开展,基于当地水资源分布、农业发展需求、生态环境实际情况的综合考虑和分析,持续推进灌区水利工程改造,包括水源工程(泵站)、输水渠道改造、配套建筑物改造等,完成主要干支渠道的管涌渗漏整治工作、浆砌石及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滑坡处理工作、渠道清淤清杂和疏通工作及各种设施设备(如过滤器、控制器、压力表、喷灌头、筛网等净水设备、管材等)检查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提高灌区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和灌溉效率,为灌区粮食增产、农业丰收夯实基础。
图1、2 某灌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图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灌区水利工程长期运行和使用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因为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不及时,导致各种设备设施损坏和性能下降、毛管和滴头堵塞、渠道堵塞、管道渗漏等,造成水资源流失,造成设备运行和使用的能耗升高、运行效率下降;受水力、机械、电磁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水泵运行异常,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出现了坍塌、损毁、严重淤积等情况,进而影响渠道的过流能力,造成水资源渗漏损失和浪费[1]。为解决上述问题,逐渐加大了灌区水利工程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开展。但是,在具体工作落实的时候,部分地区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例如:(1)维修养护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仍存在水利工程运营管控和维修养护主体不明确、专业人员缺乏的情况,再加上受传统管理模式和固有管理思维的影响,很多情况下都是上级水利主管部门下达维修指令,下级水管单位再确定维修养护企业落实相关工作,预防性养护维修工作不到位,没有将其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推进和落实。其次,很多情况下只在出现大问题的时候维修,只在冬季、渠道停水期的间隙进行检修,只针对重点段进行维修、清淤和改造,仍存在很多陈旧设备超负荷运行、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设备老化和破损严重的问题[2]。(2)技术手段落后。部分地区受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中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比较低,很多情况下灌溉渠道监测、灌溉用水调整等都依靠人工,干渠沿线斗口采用的还是手动启闭机,很多水利项目的泵站未实现自动化改造,未实现支渠测控一体化闸门及大闸改造的改造升级,测量水量的时候采用还是闸后无喉道量水槽水位流量法,数据测量、计算、储存、分析主要依靠人工,无法实现全时段的监控和变频控制、智能灌溉,导致不能准确获取数据信息,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3]。(3)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的难度大。主要是因为辽宁省东港市灌区水利工程的规模大,再加上部分水利工程设备设施的故障具有隐蔽性强、影响大、故障判定难等特点,以及部分水利工程的运行环境比较差,设备设施种类多,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故障,对维修养护人员的要求高,增加了维修养护的难度系数。
二、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对策和建议
(一)制定科学可行的维修养护方案
为确保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良好实施效果,切实解决灌区水利工程运行中的各种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可行的维修养护方案,指导相关工作规范有序进行、落到实处。具体而言,做好预防性养护工作,基于智能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对需要养护的水利工程进行全面检测和分析,包括外观、质量性能、安全性、有无异常和病害、是否需要改造等,针对各种设备设施损坏和性能下降、毛管和滴头堵塞、渠道堵塞、管道渗漏、水泵运行异常及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坍塌、损毁、严重淤积等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在全面了解灌区水利工程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养护时机,科学制定施工计划和方案,确保所选用养护技术措施、工艺、设备等的合理性和针对有效性。其次,做好常规养护工作。一系列工作实施中要落实好上级水利主管部门下达的维修指令,依照指令将维修养护工作落实到位;做好冬季、渠道停水期间的检修和养护工作,做好重点段的维修、清淤和改造工作,针对各种问题和潜在隐患及时整改和处理,避免一些小的问题持续性扩大;在完成工作计划内的任务之余,对于维修过程意外发现的一些设备缺陷问题,维修单位也要对其负责,及时反馈上报和整改处理。此外,制定年度维修养护计划方案。结合灌区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年度维修养护方案,明确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事项,认真落实好大修、中修、小修等工作。在具体工作中维修老化渠道,防范渗漏、跑水等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做好灌区清淤工作,排除产生淤泥、障碍物的因素,确保正常输水;维修破损处,利用混凝土护面、三合土护面等提高渠道稳定性;做好灌区渠道表面、排洪闸、箱涵等位置的清洁工作;在暴雨后检查渠道各方面性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变形、渗漏、裂纹等问题;排查各种元器件和零部件,及时更换和处理等。
(二)提高维修养护的技术和信息化程度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和改造工作实施中也要促进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在这些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全面收集和分析灌区水利工程的各种资料信息,为养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判断灌区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运行参数、质量性能及故障病害问题、原因,协助制定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措施;在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的支撑下,可以实时采集和处理数据信息,后台调控中心可以根据数据反馈,对水利工程运行和维修做出合理调整,可以实现对水利工程运行的全面监测和追踪控制,自动监测闸门的批量启闭控制操作、开度及开启时间,自动按照配水计划进行水量调度,确保渠道、渠系建筑物等保持良好运行状况,当出现异常和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发出预警,提醒相关人员解决处理。例如,在渠道漂浮物聚集处和边界断面设置视频监控,协助漂浮物监测识别和预警分析工作进行,及时清理漂浮物;协助灌溉渠道边坡渗漏和无损检测识别工作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渗漏问题;实时监测泵站机组设备和运行环境,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
(三)构建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
为更好满足灌溉、蓄水、调水、防洪所需,不仅要加强灌区水利工程和配套工程建设,还要构建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落实好维护管理措施,以确保灌区水利工程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防范各种问题和病害。具体而言,要转变以往“重投资建设,轻维护管理”的情况,加大资金和人才等的投入,用于灌区水利工程维护管理,针对各大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维护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定期展开检查、维护,处理一些隐蔽性的故障隐患,并制定维修养护台账,详细记录相关信息,仔细将维修养护方案、维修养护措施落到实处;设置专项资金,确保老化、破损等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防范因资金不足而不处理的情况。此外,由于灌区水利工程规模大,有关工作的开展还要构建协同机制,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确保维护人员能及时到位处理。
三、结束语
为更好满足农业发展所需,我国要加大灌溉水利工程建设,同时也需要做好灌区水利工程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灌区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异常,包括设备设施损坏和性能下降、渠道堵塞、管道渗漏、水泵运行异常及水利工程坍塌、损毁、严重淤积等问题,保证水利工程水流通畅,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灌区水利工程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的良好落实,需要制定科学可行的维修养护方案,优化维修养护流程,以及促进各种先进技术的结合应用,构建预防养护管理体系和年度养护计划方案、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协同管理机制等,确保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翠萍.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问题与应对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0):62-64.
[2]王政.灌区供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问题与应对策略探究[J].科海故事博览,2022(32):34-36.
[3]周永正.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装饰装修天地,2020(2):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