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摘要
关键词
绿色施工理念;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正文
引言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需求。绿色施工理念的提出,为建筑工程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将绿色施工理念融入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中,不仅有助于减少建筑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提升建筑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竞争力。
1绿色施工理念的内涵与意义
1.1内涵
绿色施工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它涵盖了从施工规划、材料选用、施工过程到工程验收等各个环节,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等具体要求。
1.2意义
1.2.1环境效益
建筑施工中的扬尘、噪声、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危害巨大。扬尘使空气质量恶化,噪声干扰周边生活,废水污染水体,固体废弃物破坏土壤。减少这些排放意义非凡。如洒水降尘、封闭施工,能有效控制扬尘,切实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2.2经济效益
节约资源对工程成本影响显著。在材料方面,优化使用可避免浪费,精准预算与高效利用能节省采购费。例如合理规划材料用量,减少边角料。节水节电措施也不容小觑,像使用节水器具、节能设备,能削减运营成本,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1.2.3社会效益
绿色施工契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有助于提升建筑企业形象与认可度,因为公众越发重视环保。绿色建筑工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采用环保材料、合理布局的建筑能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促进社会向绿色、和谐方向发展。
2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在绿色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目标单一
传统建筑工程管理往往侧重于成本、进度和质量的控制,忽视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例如,在制定施工计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如何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完成工程建设为主要目标。
2.2组织架构不合理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没有专门的人员或部门负责绿色施工相关事务的协调和管理。这导致绿色施工措施难以有效实施,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涉及绿色施工的工作会涉及多个部门,如工程部、采购部和后勤部等,但各部门在绿色施工方面的职责不明确,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2.3施工技术落后
许多传统施工技术在能源利用方面效率低下。例如,一些老旧的混凝土搅拌设备能源消耗大,且在搅拌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多的粉尘污染。建筑企业对绿色施工技术的研发投入不足,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积极性不高。这使得建筑工程难以采用更环保、节能的施工技术。
2.4资源管理粗放
在传统建筑工程中,材料管理不善,缺乏精确的材料预算和用量控制。例如,施工现场经常出现材料堆放混乱,材料因保管不当而损坏,以及过度采购导致材料剩余浪费等情况。施工过程中的用水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如混凝土养护用水、施工现场清洁用水等存在大量浪费现象,缺乏节水措施和水循环利用系统。
2.5人员缺乏绿色施工意识和技能
建筑工程中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绿色施工理念缺乏深入的理解,没有认识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性。他们往往更关注工程的短期效益,而忽视了对环境和资源的长期影响。缺乏绿色施工相关的培训,导致施工人员不具备实施绿色施工技术的能力。例如,不知道如何正确操作新型的节能设备,如何采用环保的施工工艺等。
2.6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
虽然有一些宏观的绿色施工标准,但在实际工程中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标准。这使得在监督评价过程中难以准确衡量建筑工程是否达到绿色施工的要求。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监督往往不够严格,存在监管漏洞。一些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处罚。
3绿色施工理念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3.1创新管理目标
在传统的成本、进度和质量目标基础上,增加绿色施工目标。例如,明确规定工程的节能指标、节材指标、水资源节约指标以及环境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等。这些指标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标准进行量化设定。
把绿色施工目标的完成情况与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经济激励等手段,促使全体人员积极参与绿色施工目标的实现。
3.2优化组织架构
在建筑企业或项目管理团队中设立专门的绿色施工管理部门,负责绿色施工的整体规划、协调和监督。该部门应与其他部门如工程部、采购部、后勤部等密切合作,确保绿色施工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详细规定各个部门在绿色施工中的职责。例如,工程部负责绿色施工技术的实施和现场施工管理;采购部负责采购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后勤部负责施工现场的资源管理和环境维护等。
3.3创新施工技术
建筑企业应增加对绿色施工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共同研发适合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技术。例如,研发高效的节能建筑设备、新型的环保建筑材料以及绿色施工工艺等。及时引进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例如,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为施工现场提供部分电力;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减少现场施工的污染和资源浪费。
3.4强化资源管理
建立精确的材料预算和用量控制制度。通过BIM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材料的需求进行精确计算,合理采购材料。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的堆放、保管和使用管理,减少材料的损耗和浪费。建立施工现场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如收集雨水用于混凝土养护、施工现场清洁等。采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加强对施工用水的计量和监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5加强人员培训与激励
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参加绿色施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绿色施工理念、绿色施工技术、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提高人员的绿色施工意识和能力。设立绿色施工奖励基金,对在绿色施工中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奖励可以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如奖金、荣誉证书等,以激发全体人员参与绿色施工的积极性。
3.6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绿色施工标准,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绿色施工细则。例如,明确不同类型建筑工程的节能标准、不同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物排放限值等。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全过程监督。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行为,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罚。
结束语
在绿色施工理念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创新管理目标、优化组织架构、创新施工技术、强化资源管理、加强人员培训与激励以及完善监督评价机制等路径,可以有效地将绿色施工理念融入建筑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建筑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形象,为推动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建筑企业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些创新路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建筑工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名阳.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路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33):7-9.
[2]刘书敬.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4,(11):114-116.
[3]李光.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22):81-83.
[4]王红娟.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22):78-80.
[5]徐小梅.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30):67-69.
...